特色小镇申请专项基金报什么部门 特色小镇优惠政策 2016年7月,住建部、财政部、发改委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自此,民营资本热潮开始,从阿里巴巴到华为、从万科到万达、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集团都开始涉足。特色小镇作为投资的新领域和发展的新平台,未来将带动多产业发展。现整理相关国家和地方性政策以及特色小镇带来的新产业供大家参考!
特色小镇政策核心文件: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2016年7月
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住建部《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建村建函[2016]71号,2016年8月
根据各省(区、市)经济规模、建制镇数量、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工作及省级支持政策情况,确定2016年各省推荐数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2016年10月
总结推广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
统筹地域、功能、特色三大重点,以镇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特大镇、镇区常住人口3万以上的专业特色镇为重点,兼顾多类型多形态的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
住建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建村[2016]220号),2016年10月
进一步明确农业发展银行对于特色小镇的融资支持办法。
建立贷款项目库,申请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小城镇时,编制小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且经政府批准后,可向银行提出建设项目和资金需求。
住建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
1、支持以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承载能力为目的的设施建设。
2、支持促进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
3、支持促进小城镇宜居环境塑造和传统文化传承的工程建设
各地优惠政策
浙江
特色小镇建设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与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按60%给予配套奖励!对全省具有示范性的特色小镇,省给予一定的用地指标奖励。
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贵州
各市(州)、试点县要加大本级财政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年度财政预算时要安排小城镇建设发展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支持试点县小城镇建设发展。“财政补助、信贷支持、社会投入”
河北
省级财政用以扶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平台等专项资金,优先对接支持特色小镇建设。
鼓励和引导政府投融资平台和财政出资的投资基金,加大对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和产业示范项目支持力度。
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融资平台对相关特色小镇的美丽乡村建设予以倾斜支持,对符合中心村申报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按照全省中心村建设示范点奖补标准给予重点支持,并纳入中心村建设示范点管理,对中心村建设示范县(市、区),再增加100万元奖补资金,专门用于特色小镇建设。
内蒙古
各级财政统筹整合各类已设立的相关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特色小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镇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缴交的基础设施配套费,要全额返还小城镇,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辽宁
研究制定相关配套优惠政策,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特色乡镇建设。列入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并可推荐申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省财政通过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各地推进特色乡镇建设。
山东
从2016年起,省级统筹城镇化建设等资金,积极支持特色小镇创建,用于其规划设计、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鼓励省级城镇化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加大对特色小镇创建的投入力度。
安徽
整合对特色小镇的各类补助资金。省发展改革委支持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省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奖补;市、县财政要进一步加大特色小镇建设投入。
福建
新增的县级财政收入,县级财政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特色小镇建设。发债企业1%的贴息,省地各承担一半。50万元规划设计补助,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各承担25万元。国家专项、省专项,垃圾污水省以奖代补。
甘肃
省级财政采取整合部门资金的办法对特色小镇建设给予支持。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的租赁收入以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
海南
1、项目和资金上优先;建议预算安排一定资金;村镇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缴交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额返还小城镇;部门整合支持。
2、一是设立产业小镇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用于产业小镇的产业培育;二是各方面的财政专项资金(基金)在符合投向的情况下,要向产业小镇的产业发展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倾斜。
3、新增财政收入部分,省财政可考虑给予一定返还。
重庆
加大市级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调整优化市级中心镇专项建设资金,重点支持特色小镇示范点建设。特色小镇示范点建设项目打捆纳入市级重点项目。
陕西
重点示范镇每年省财政支持1000万元,文化旅游名镇每年支持500万元。
四川
从2013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启动100个省级试点镇建设。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试点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试点镇的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市(州)、县(市、区)财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投入。
贵州
加强资金筹措:各市(州)、试点县要加大本级财政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年度财政预算时要安排小城镇建设发展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支持试点县小城镇建设发展。“财政补助、信贷支持、社会投入”。
广西壮族
自治区将整合涉及示范镇建设的相关资金和项目,积极为示范镇争取**专项和转移支付资金支持。自治区本级资金补助标准为每个示范镇1000万元,示范镇总投资一般不低于2000万元。
西藏
自治区财政安排10亿元特色小城镇示范点建设工作启动资金。
地(市)、县(区)人民政府要以规划为统领,以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为重点,进一步整合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牧、水利、林业、电力等部门资源,调整资金结构,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对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
同时,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支持特色小城镇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援藏资金在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允许民营企业能独立建设特色小镇吗 创新路径,开辟绿色通道 为推进“特色支行”建设,积极拓宽经营思路,不断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在授权管理、考核激励、资金管理、担保方式及团队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为特色支行创建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特色支行”建设步伐。 一是完善实施方案。在吸收借鉴同业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在《特色支行建设方案》的框架内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细则,进行明确的业务授权,为支行开展特色服务建设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二是调整管理架构。按照现代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要求,重新调整支行业务组织架构,在市行方面重新整合与支行开展特色服务关系较为密切的部门,使它们各自的职责更加明确,从而对特色支行建设的支持和连接更加严密;在支行方面,对支行科室设置进行改革整合,进一步明确“二线为一线服务,一线为客户服务”的理念,为业务的营销拓展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支持。 三是扩大贷款审批权限,简化贷款审批环节。对特色支行的特色业务,根据其产品特点及风险管控能力,适度扩大支行的贷款审批权限,给予特色支行更大的自主权。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及担保方面给予特色支行充分的自主权,允许特色支行对目标客户给予一定的小额信用贷款授信,并自行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对特色信贷业务简化信贷审批程序,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缩短办理业务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 四是建立科学考核机制,强化正向政策激励。大力探讨实施差异化考核政策,对不同的特色支行探讨实施不同的考核管理,引导激励支行发展特色经营,实现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尤其是信贷考核机制,设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如对信贷质量的考核,尝试改变原来形成不良逐笔追究的“零”容忍度做法,科学设置不良率的容忍度指标,规定凡控制在容忍度指标以内的,不进行绩效处罚,不影响综合考评。建立尽职免责制度,客观公正地确认特色支行不良贷款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经认定为“尽职”的,免于责任追究,真正做到尽职者免责、失职者问责。 五是加强内部资金调配,确保业务拓展需要。为确保特色支行全力推广特色业务,一方面采取压降集团客户和单户大额贷款、主动营销小企业客户和特色业务的措施,通过信贷结构的调整将资金真正用到小企业及特色业务上,不断提高小企业贷款和特色业务贷款占比;另一方面,加强支行间资金的调剂力度,对特色产品推出多、特色业务发展快的支行优先给予资金支持,确保业务拓展需要。 六是创新担保方式,满足客户需求。根据不同客户和产品特点,推出借款人互保、多人联保、商户联保、经营业主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切实解决个人及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并有效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 七是推行综合客户经理制,实现营销主动化。面对小企业数量众多、点多面广这一难题,应积极转变营销理念,在全行大力推行综合客户经理制度,通过竞聘上岗、公开选拔等方式,将业务骨干充实到综合客户经理队伍,实施以2-3名客户经理组成服务小组的营销作业模式,主动走入市场,走街串巷宣传自身业务优势,营销小企业贷款业务及相关金融服务,真正变被动营销为主动营销。 同时,根据各支行所处地理位置和客户资源状况,实行划分区域营销,引导客户经理贴近批发市场或社区,全面深入了解客户金融需求,帮助制定融资规划,拓展融资思路和贷款渠道,做自己熟悉的客户和业务,在服务中让客户得到更多便利、更多实惠,在服务中体现各个支行的特色。此外,实行客户经理一站式服务,并适当扩大支行行长的审批权限,使客户经理营销的信贷业务能够尽快得到批复,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 关于鼓励特色小镇运用ppp模式进行建设的政策有哪些
《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对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一是支持以转移农业人口、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承载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为促进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的配套设施建设。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小城镇建设项目涉及的特许经营权、收费权和政府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可作为农发行贷款的质押担保。 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空间与服务项目则是门槛相对较高的参与范围。包括土地整理、产业物业建设、产业招商运营等项目,相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来说不是最缺资金的领域,因此会面临相对较高的参与门槛。 火过头的特色小镇,该不该跟金融机构找钱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往往通过PPP融资途径实现商业金融,作为投资主体的商业银行既要成为PPP项目服务商,又要成为规范者和促进者。商业金融对特色小镇的支持范围一方面是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支持服务,另一方面是对相关产业经营户、种养户、农业龙头企业等,以纯信用、家庭担保、商标质押等多种方式予以资金支持。 前瞻产业研究院规划师指出,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开发性金融主要承担长期融资的任务,针对瓶颈领域,提供大额长期资金,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特色产业等领域的建设资金问题。具体做法,以政府干预为主要特征,充分运用和发挥政府组织增信的高能量,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金融合作协议,约定共建信用、贷款支持、承诺还款来源和方式等内容,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和信用体系。 如何以PPP模式打造特色小镇 京华文化对特色小镇和没有文化旅游景点打造 世界字王,京华文化用高科技知识产权,世界非遗,永远打不破吉尼斯和世界顶级记录,不可复制文化物品,世界字文化的活化石,世界独一无二文物品,系列电影【爸爸别走】等,世界国际旅游形象小姐大赛,京华文化对特色小镇和没有文化旅游景点投资,推动景区文化走向世界,世界级的特设旅游景区,万家丽世界级的现代科技文化景区,没有王京华世界顶级杰出巨匠的人体艺术字,世界不可复制文化物品,世界永远打不破世界顶级记录,世界独一无二的文物品1至26楼,都有不可复制文物品,每平方英尺16万美金,成为世界顶级艺术大师杰作殿堂,奥运会,世博会人体艺术字的标徽,人体艺术字书法都是不可复制文化物品,有高科技知识产权,专利,版权,世界非遗名录人,世界不可复制文化物品的特设文化来打造世界特色旅游景区和特色小镇,宣传,鼓动,营销,盈利,世界名牌,世界文化遗产,投资与打造。。。。。。 “特色小镇”究竟是什么? 我们还是引用来自浙江的定义。特色小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富有诗意的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意味着人民生活要美丽、环境要美丽,旅游业是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而文旅小镇成为市场欢迎的重要的一个旅游产品,流动性充裕的资本市场,更是为文旅小镇点上了一把火。 目前市场上的旅游小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原有古村、古镇延伸发展而来的旅游小镇,一类是借助旅游资源、交通优势等新建的旅游小镇。 无论是第一类还是第二类,面临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下,都需要不断进行更新、提升以保持其持续的市场生命力和社会价值。 “文旅小镇”的打造 1、文旅小镇整体定位需考虑的三个方面 找魂——充分立足本地的文化资源禀赋,寻找小镇的文化制高点 寻找旅游小镇的文化之魂要“站得高、能落地”。 深入分析小镇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民俗等资源,尤其是文化和民俗方面需深入挖掘,找到旅游小镇不同于其他项目的特质,以此为切入点,尽量避免与周边旅游项目开发的同质化竞争。 这是最难的工作,需要全面剖析项目所在地域的文化DNA,进行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找到项目独特的文化精神核心。 找到了魂,项目的精气神才能清晰。并且才能在万千小镇中树立自己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 换一句话说,这个魂就是小镇的文化图腾、精神向心力,是小镇最重要的旅游吸引核。如果这个文化之魂正好与市场的大势能够契合,这个小镇项目基本上可以确定建成后的市场成功。 确定整个项目的灵魂后,一切后续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点进行展开延伸,包括建筑设计,景观打造,商业业态呈现,活动举办等,都是为了充分呈现这个文化主题,这个精神内涵,而不是一盘散沙的堆砌 目前唯一的省级特色小镇,金融支持政策有哪些干货
浙江特色小镇金融支持政策概览:有规范高规格,可圈可点 发文规范,级别较高。2015年10月,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简称浙江特办)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由人民银行主导发布,是名正言顺的,对金融机构也有较好的专业指导和约束力;联合统管特色小镇的浙江特办发布,体现了政策的级别,同时也对各相关政府部门形成较强约束。 6个方面16条措施,可圈可点。《指导意见》主要包含六个方面金融助推特色小镇建设的支持措施: 一是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关键词是贷款、发债、协同引入银行理财、基金、信托、融资租赁等进入特色小镇PPP项目,这为各类资金进入特色小镇相关项目提供了“口子”和依据,是非常明确和有力度的支持,含金量很高; 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助推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关键词是产业链融资、创业创新、文化与金融结合、互联网金融创新,这里明确了一些具体的金融产品,可操作性较高。 三是完善支付体系,提升特色小镇金融服务便利化程度。关键词是支付基础设施、非现金支付业务应用、支付结算便利措施,这是人行有决定权的领域,关键在落实。四是优化网点布局,完善特色小镇金融服务体系。关键词是银行网点建设、设立专营机构,这可能会促成和科技银行类似的特色小镇银行的出现。五是加强多方合作,支持金融特色小镇做优做强。关键词银行服务、投贷联动,这和政策要求没有多大关系,主要是市场行为。六是加大政策扶持,优化特色小镇金融生态环境。关键词是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和支持、信用体系建设,这也是人行有决定权的领域,主要也是看落实。 干货梳理,见仁见智 关于项目贷款:努力成为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则可能获得政府采购融资模式获得项目贷款;而延长贷款期限及可分期、分段还款,则是对现金流稳定的项目有明显利好;至于贷款审批“绿色通道”,也能够提升获得贷款的速度。 关于引导社会资本:鼓励协同银行系统内的银行理财、基金、信托、融资租赁等资金支持特色小镇健身,这为上述资金开辟了另外一扇门,要知道,有很多领域是不允许上述资金进入的。 关于金融产品:其中产业链融资主要是应收账款质押、核心企业担保、票据融资、保理等;创新创业融资主要是专利权质押等科技金融及创业担保贷款等;文化金融主要是商标权质押、文化产品抵质押、艺术品融资、门票收费权质押、景区经营权质押、林权抵押等;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亮点主要是可以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这些措施尽管已经开始常规化,但都是非常具体的金融产品,为特色小镇入驻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多种明确的可能和选择。 关于投贷联动:主要是鼓励银行以贷款分享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已投项目的初创期小微企业的股权或期权,这有利于形成投资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创业企业融资的良性循环。 国家层面金融支持政策或许会来得很快 国家层面支持特色小镇的政策体系急需形成,既然住建部已对金融政策做了声明,那么金融支持政策的正式出台或许会很快,政策的范围和高度自不用说,相信力度也会比浙江地方的明显要大,但是,特色小镇发展中心最期待的,是国家层面的特色小镇金融支持政策能够出现尽可能多的量化指标,这也是浙江省特色小镇金融支持政策几无体现但市场最缺的期盼。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国家对特色小镇建设有哪些政策支持 建设特色小(城)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在贫困地区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为特色产业脱贫搭建平台,为转移就业脱贫拓展空间,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提供载体。为深入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与脱贫攻坚战略相结合,加快脱贫攻坚致富步伐,现就开发性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要求,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推动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紧密衔接,夯实城镇产业基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特色小(城)镇建设带动区域性脱贫,实现特色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双重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因地制宜、稳妥推进。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规范引导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防止盲目建设、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坚持协同共进、一体发展。统筹谋划脱贫攻坚与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农民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确保群众就业有保障、生活有改善、发展有前景。 ——坚持规划引领、金融支持。根据各地发展实际,精准定位、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特色小(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通过配套系统性融资规划,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金融支持,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区域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主体多元、合力推进。发挥政府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导作用和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融资、融智优势,聚集各类资源,整合优势力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共同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 ——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完善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加强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使金融资源切实服务小(城)镇发展,有效支持脱贫攻坚。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规划引导。加强对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推动地方政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特色小(城)镇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和工作进度。开发银行各分行积极参与特色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统筹考虑财税、金融、市场资金等方面因素,做好系统性融资规划和融资顾问工作,明确支持重点、融资方案和融资渠道,推动规划落地实施。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与开发银行各分行、特色小(城)镇所在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积极支持系统性融资规划编制工作。 (二)支持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开发银行各分行要加强协调配合,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城融合,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二是开发银行各分行要运用“四台一会”(管理平台、借款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贷款模式,推动建立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以批发的方式融资支持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以及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创业者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周边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全面融入产业发展。三是在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中积极推动开展土地、资金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将“三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资本化,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贫困人口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合理、稳定的收益,并实现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 (三)补齐特色小(城)镇发展短板。一是支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及房屋的征收、拆迁和补偿;安置房建设或货币化安置;水网、电网、路网、信息网、供气、供热、地下综合管廊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水体生态系统与水环境治理等环境设施建设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科技馆、学校、文化馆、医院、体育馆等科教文卫设施建设;小型集贸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生活超市等便民商业设施建设;其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环境设施建设。二是支持各类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标准厂房、孵化园、众创空间等生产平台;旅游休闲、商贸物流、人才公寓等服务平台建设;其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四)积极开展试点示范。结合贫困地区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小(城)镇助力脱贫攻坚建设试点。对试点单位优先编制融资规划,优先安排贷款规模,优先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各地先行先试,着力打造一批资源禀赋丰富、区位环境良好、历史文化浓厚、产业集聚发达、脱贫攻坚效果好的特色小(城)镇,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发银行加大对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的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通过探索多种类型的PPP模式,引入大型企业参与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发挥开发银行“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基金”综合服务功能和作用,在设立基金、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面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发挥资本市场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盘活贫困地区特色资产资源,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开发银行各分行要共同推动地方政府完善担保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改善当地金融生态环境。 (六)强化人才支撑。加大对贫困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智力支持力度,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专员要把特色小(城)镇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帮助派驻地(市、州)以及对口贫困县区域内的特色小(城)镇引智、引商、引技、引资,着力解决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等突出问题。以“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地方干部培训班”为平台,为贫困地区干部开展特色小(城)镇专题培训,帮助正确把握政策内涵,增强运用开发性金融手段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能力。 (七)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开发银行围绕特色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深化合作,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开发银行各分行要密切沟通,共同研究制定当地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方案,确定重点支持领域,设计融资模式;建立特色小(城)镇重点项目批量开发推荐机制,形成项目储备库;协调解决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将合作落到实处。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开发银行各分行要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加强合作机制创新、工作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确保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新成效,打赢脱贫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