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贷平台越来越多了 现在推销贷款的越来越多,说明社会上闲钱越来越多,而同时缺钱的人也越来越多,钱本身正在成为一种商品,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链条中来,并以此为生。 我们知道,钱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为了方便商品流通人为制造出来的,当钱变成一种商品时,那用什么去衡量钱呢? 答案是:用未来的钱。 例如今天的1元钱,5年后的购买力只相当于今天的0.5元。那么,把今天的1元钱当成商品,卖出五年后的价格的话,就相当于可以卖2元钱。对于出借人来说,贷出1元钱,5年后就将收回2元钱;而借款人则相当于拿5年后的2元钱,来换今天的1元钱。而如何在5年后还这2元钱呢,要么是出卖智力,要么就是出卖体力……所以有人总结金融是有钱人对没钱人薅羊毛最好的途径,无论是房市,股市,还是其他金融方式。 在整个社会系统运行良好的情况下,适当的借贷可以提高资金流动性,提升经济活跃度。但当这种借贷超越一定水平,使得全社会难以兑现的时候,全民借贷就将带来巨大的风险,更可能成为摧毁社会发展的一剂毒药。
所以不要借贷。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选择网贷 网贷简单,拿钱快,但是多征信不好。 现在有很多网贷平台,你觉得这些平台的存在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个人觉得是坏事。因为网贷就是超前消费,会让那些自制力不强的人越陷越深。所以我认为网贷平台还是少有为妙。 怎么那么多网贷平台啊?哪个好啊? 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网贷的好处,所以相应的网贷平台也就多了,至于好坏大部分还是要靠自己去辨别的,我现在是在链金所做,觉得还不错,你可以去看看!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p2p网贷平台倒闭
P2P平台倒闭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的 监管要求 目前监管部门对银行要求越来越严格,导致部分小型的平台无法达到监管要求而倒闭,比如银行存管、限额等;
风控方面,很多平台不以风控为核心,项目坏账较高,最终导致平台倒闭; 风控方面,很多平台不以风控为核心,项目坏账较高,最终导致平台倒闭;
资金,绝大多数平台处于亏损状态中,平台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平台运营,最终导致平台问题巨大; 投资人,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向钱看,忠实的用户较少也同样限制平台的发展。 你可以看看网筹金融,平台整体合规,还有很多东西正在调整,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网贷不是清零了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网贷平台推送? 正常现象而已,不用纠结,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类似的信息 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会选择网贷? 曾几何时,中国人爱存钱的习惯是出了名的。 为什么区区几十年,不过两代人的功夫,年轻人负债前行就已成为主流了呢? 到底发生了什么? 1、消费主义裹挟下的超前消费 有人统计了豆瓣“负债者联盟”小组成员的欠贷原因,其中最常见的是超前消费。 在消费主义的裹挟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买不起就借钱买,还不上就以贷养贷。 一部分年轻人就这样走上了网贷之路,而网贷反过来又刺激了年轻人超前消费。
尼尔森《2019中国年轻人负债调查报告》发现,年轻人(18岁至29岁)平均债务收入比为41.75%,只有13.4%的年轻人零负债。而在负债的年轻人中,44.5%为实质性负债人群,无力及时偿还,导致债务积累。 另一份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每4个90后中,就有一人正在使用网贷分期。 长期沉浸在网贷带来的纸醉金迷中,会让人对钱失去敏感,钱来得太容易,花起来也就毫无心理负担。 内心的欲望一旦开始膨胀,稍不留神,就可能将我们拖入深渊。 2、社交网络带来的身份焦虑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写道: “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网络时代方便了人们的相互交往,却也强化了这种身份焦虑。 在社交媒体上,如果我们能得到关注、点赞,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如果我们晒出自己的生活却被别人不屑一顾,自我怀疑就随之而来。 渐渐地,为了得到其他人的目光,我们就开始学着用别人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生活。
这在社会身份定位尚不明确的年轻人身上,尤为明显。 他们更热衷于通过购买奢侈品、出国旅游等消费方式,来自己维持表面光鲜亮丽的生活,向别人展示自己“其实混得很不错”。 而当下社会用物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物质主义文化,也助长了这种攀比风气的盛行。 当人的价值被物化,你买得起什么,就等于你是什么人。 这时候,各种网购、网贷平台,就会趁虚而入,鼓励我们去花呗,诱导我们去借呗。
3、无力感下的及时行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无力感和绝望感到达一定阈值的时候,人们的消费行为会更加明显。 遥不可及的房价,996的职场环境,让无数年轻人被压得喘不过气。 他们变得“佛系”,对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活现状,实现人生理想,越来越不抱希望。 这种对现实的无力,对未来的悲观,很容易让人放弃对长期目标的追求。 于是,“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生活哲学。 再加上各种广告的推波助澜,买买买就被年轻人误认为是释放生活压力、填补内心空虚,获得替代性满足的“最佳选择”。 结合上面这三个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会惹上网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