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原借款的介绍
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 段祺瑞政府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借了一系列款项,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总额达1.45亿日元,这笔外债就叫“西原借款”。为取得这笔款项,段祺瑞把东北的修筑铁路,砍伐森林和采矿等一系列中国主权,出卖给日本,为日本后来全面侵占东北埋下隐患。 西原借款的贷款的后果
西原借款从名目上看, 除参战借款外, 均属经济借款。但实际上并未用于该项名目, 而是90%以上都用于政府的军政开支和偿还内外债本利。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曹汝霖承认, 当时北京政府军政费用每月需2000 万元, 而财政部可靠收入每月不足1200 万元, 所缺800万 元则依靠借款弥补。章宗祥也供认,借款常被政府移用, 由于军费所需, 所借款项就无形地消失了。段祺瑞政府利用日本的支持, 维持独裁统治, 进行“武力统一”, 如同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所说: “我北军权势消长, 与日本寺内内阁利害相通。”日本政局虽有变更, 然“扶持我派宗旨, 始终不变” 段祺瑞政府为了取得借款, 不惜大量出卖国家民族主权,而日本则通过借款进一步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加紧对中国的控制。 1914 年7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 月, 日本对德宣战,派兵侵入中国山东, 至11 月, 夺得了德国在胶州湾和山东的全部权益。1917 年8 月14 日, 段祺瑞政府按照日本的意图对德、奥宣战后, 不仅没有向日本提出归还山东权益的要求, 反而在西原借款中进一步出卖了山东的权益。1918 年9 月24 日,即中日签订高徐、济顺铁路借款合同的前四天, 日本外务大臣后藤新平照会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 要求中国同意日本驻兵济南、青岛, 同意在经营和管理胶济铁路方面日本享有种种特权。实际上是以此作为高徐、济顺铁路借款的条件。段祺瑞政府为了取得借款, 竟接受了日本的要求。同日, 章宗祥在致后藤的复照中, 把后藤照会所提要求一字不漏地照抄之后, 明确表示: “中国政府对于日本政府上列之提议, 欣然同意。”后来在巴黎和会上, 日本便以此为借口, 拒不退还山东。 在西原借款中, 段祺瑞政府将东北的吉会铁路、所谓满蒙四路和吉林、黑龙江两省的金矿及森林等以及全国的有线电信的财产和收入, 全部抵押给日本, 使日本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权益并控制了中国的电信事业。日本又在参战借款的名义下, 派大批顾问钻进段祺瑞政府, 派出军官为段祺瑞训练军队, 取得了段祺瑞编练的所谓“参战军”的指挥权。 寺内正毅曾得意地说,通过向中国借款,日本所攫取的政治、经济特权“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段祺瑞则利用这一借款,建立起“参战军”,进一步加强了皖系军阀的实力。 “西原借款”是何时何人给我国的借款?
“西原借款”是1917年至1918年间由西原龟三经手的日本对华的8项借款,西原借款名为经济借款,实是政治借款。8笔借款,都是由日本内阁策划和指使的。 我们总认为“西原借款”沾光了,为什么日本人却笑而不语?
在1917年至1918年之间,段祺瑞政府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借了一系列款项,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总额达1.45亿日元,这笔外债就叫“西原借款”。关于此次借款,我们这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总认为我们这次占了大光,甚至还有人鼓吹段祺瑞空手套白狼,白拿了1.45亿日元,气死了小日本,但当时的日本首相寺内正毅却笑而不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为何会有这笔数额巨大的西原借款呢?1917年,段祺瑞所在的北洋政府非常缺钱,入不敷出,一天天就靠着借外债度日。恰逢此时,日本寺内正毅内阁上台,他们改变了对华政策,企图在经济上确保在华经济优势,在政治上主动示好,以求改善中日关系。北洋政府与寺内正毅内阁可谓一拍即合,于是段瑞琪通过日本的代表西原龟三实现了1.45亿日元的“西原借款”,大家可谓皆大欢喜。
段祺瑞政府拿到这笔钱后,可谓美滋滋呀!但段祺瑞政府并没有将这笔钱用于改善民生,90%以上都用于政府的军政开支和偿还内外债本利。说白了就是拿这笔钱发发工资,还还外债什么,各种补窟窿。当然,由于当时北洋政府早就入不敷出了,因此当年段祺瑞在借款的时候,真的就没有打算要还!后来,由于政局动荡,段祺瑞倒台后,西原借款就成了一笔烂账,日本的1.45亿日元打了水漂,此时我们是不是该好好地庆祝一番呢?
一切都没有那么简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小日本贼精贼精的,岂能让段祺瑞政府白拿钱,简直就是白日做梦!“西原借款”肯定是有条件的,没点抵押谁给你借钱。当时,段祺瑞政府为了得到借款,将东北的吉会铁路、所谓满蒙四路和吉林、黑龙江两省的金矿及森林等以及全国的有线电信的财产和收入,全部抵押给日本,使日本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权益并控制了中国的电信事业。
事后,寺内正毅曾得意地说:“通过向中国借款,日本所攫取的政治、经济特权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北洋政府为了得到借款,出卖国家利益,更是为日本后来全面侵占东北埋下了隐患,遗患无穷呀 西原借款的日本的计划
日本大隈内阁曾以强硬态度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 企图一举鲸吞中国, 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继任内阁首相寺内正毅鉴于前任之失败, 乃以大量借款代替强硬交涉, 既可缓和中国人民的激忿不满, 又收加紧控制、掠夺中国之效。 日本的经济状况, 因欧战关系增加了商品输出, 有了过剩的资本, 为向中国输出资本提供了可能条件。因此, 日本便采取了所谓“菊分根”政策, 即像菊花分根移植一样, 将资本输入中国, 大量借款给段祺瑞政府, 以掠夺中国种种特权, 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为了向中国输出资本, 1916 年12 月, 日本的兴业、朝鲜、台湾三家银行在政府的支持下组成特殊银行团, 专事对华投资。1917 年8 月, 段祺瑞政府也成立了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 作为卖国借款的经手机关。日本三家银行所组成的特殊银行团, 只是名义上的承借银行, 实际上, 所借款项均由日本政府从国库预备金中支出。同时, 所借款项不以日本政府名义出面, 而是由以寺内正毅私人代表身份的西原龟三出面联络。对华借款由特殊银行团承借并由西原龟三出面, 这是日本政府煞费苦心的特殊安排, 以避免其他帝国主义的注意和干涉, 实现其单独对华借款。 西原借款时,北洋政府是如何骗走日本政府一亿四千万的?
不管是清朝时期的日本还是到了民国时期的日本,日本政府一向以精明著称,从不吃亏,占尽了我们的便宜。 不过一向精明的日本政府,却在一件事情上吃了点亏,导致被骗走一亿四千万的日元,究竟是哪一件事情让一向精明的日本政府吃了点亏呢? 这件事情就是西原借款,西原借款是指1917-1918年间段祺瑞在担任北洋政府总理时期和日本政府签订的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
这些借款当中最为重要的人是西原龟三,西原龟三是当时时任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心腹,在政界和商界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西原龟三在1912年-1914年多次考察东北,为日本的扩张出谋划策,在1916年为了巩固与两国外交,开始提倡两国经济提携。向日本政府主张贷款给中国,来扶持中国的铁路和银行。 在段祺瑞担任北洋政府总理时期,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政府先后借了多次款项,所以北洋政府的外债也叫西原借款。
即便有西原龟三从中的影响,借款数额较大,也是需要相应的抵押物的,段祺瑞便把在东北修筑铁路,砍伐林木和采矿等的一系列的主权抵押给日本。 相对其他借款而言,西原借款的利息都是较为宽松的,这些抵押物看起来比较吓人,但是日本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相应的难度的。 西原借款的借款方式不同于日本的作风,日本政府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么好心呢? 日本政府通过明治维新后,国力一直十分强盛,加上在第一次世界战争中,日本大发战争财。
日本手里有大量的钱财,想要寻找投资机会,日本后来就把眼光瞄准到了当时的中国。在袁世凯掌权时,也有向其他各国借款的现象,这些,这些借钱给袁世凯的人,也都得到了不小的利益。 日本也想在扩大当时在中国的利益,以经济渗透慢慢的控制当时的中国,加上当时段祺瑞的势头正盛,加上对日本是极为欢迎的,日本也想通过段祺瑞获取相应的利益,于是也就有了后来的西原借款。
如果段祺瑞掌权时间长的话,日本以段祺瑞抵押的主权,是可以很快拿到相应的收益的,可是段祺瑞在临时总统的位置上,做了仅仅两年。 便被冯玉祥等人赶下台,之后便退居天津,之后便没有在公开的场合出现过。 段祺瑞从与日本政府的西原借款前后八次一共借了1亿四千五百万元,段祺瑞一分钱也没有还,或许当时的段祺瑞从借开始,就根本没打算还钱。
之后段祺瑞被赶下台,后来的历任政府均以没有用到这笔借款为理由,不承认这笔借款。日本政府的借款从此就成了一笔呆账,直到西原龟三死后,也依然没有拿回 这就是段祺瑞与日本政府的西原借款始末,对当时的段祺瑞而言,没费多大力气就拿到了巨款,当然是十分高兴,觉得自己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而对日本政府而言,其实也并未吃多大的亏,吃的那点亏也只是那点面子。
但是在经济上面,后来的日本政府,通过段祺瑞抵押的那一列的资源主权,所产生的的收益,远远的大于了没有收回的那一亿四千万。 虽然段祺瑞拿到了巨款,在他眼里,认为自己头脑精明,大赚了日本人一笔,但是西原借款是抵押给日本的那些资源的主权还是在日本人的手中,相比较而言,日本政府只是损失了一点小钱,换取了更大的利益。 名词解释:西原借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