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房贷款条件 如果是买第2套房的话,贷款条件付要达到50%以上,同时你的征信上没有不良记录,有还款能力,有固定工作,这样才可以买二套房时办理贷款。
买房贷款是这样申请的。
购买房屋时,许多购房者会因资金不足而选择向银行借款,很少会有人一次性全款购房。而贷款的方式有很多种相对也比较复杂。其中,最常见的两种还款方法是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但是有很多购房者对这两种还款方式一无所知,甚至无法区分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之间的区别?
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的区别
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的区别:
等额本金:每个月还款额不同,随着期数的增加月还款额不断递减,这种方式是将贷款本金按还款总月数均分,再加上上期剩余的本金利息得出月供数额。
计算方式:
月供=(总本金/总期数)+(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
月本金=总本金/总期数;
月利息=(总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
总利息=(总期数+1)*总本金*月利率/2;
总还款额=(还款月数+1)*贷款额*月利率/2+总本金;
等额本息:每月还款总额相同,因为月供中的本金占比逐月增加,利息逐月减少,总期数不变。
计算方式:
月供=[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贷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
月利息=剩余本金*贷款月利率;
总利息=贷款额*贷款月数*月利率*(1+月利率)*贷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贷款额;
还款总额=贷款额*贷款月数*月利率*(1+月利率)*贷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
贷款期限越长利息相差越大
在一般的情况下,等额本息支出的总利息比等额本金要多,而且贷款期限越长,利息相差越大。
等额本息随着还款后贷款本金的逐步减少,利息比例逐渐减少;等额本金每个月还款的本金数值保持不变,利息逐月减少,月还款总额逐渐降低。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前八年中,等额本金还款总额更高,利息少一些,但是月供压力会更大,这段时间也几乎感受不到利息少的好处。因此等额本息说白了就是用更多的利息来换取更小的还款压力,对于首付资金较少的人群来说,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能够支持更大总额的贷款,而对于带有投资目的和首付比例比较高的购房者来说等额本金会更加合算。
申请购房贷款要注意那些?
1、金额应量力而为
一些购房者认为贷款金额越大越好。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因为贷款是要还的,如果买方的贷款期限长且贷款金额更大,则将支付的贷款利息将会更多,这将增加还款压力。
2,首付与收入
根据当前规定,首套通常需要30%首付,第二套房子至少需要40%的首付。此外,最好确保他们的月收入达到月还款额的两倍以上,这可以帮助提高抵押合格率。
3、申请贷款前请勿使用公积金
如果在贷款前提取公积金余额,则公积金账户上的余额将变为零,因此,公积金贷款限额也将变为零。换句话说,您目前无法成功申请公积金贷款。
4、提前还贷
不要以为手上有一定资金后随时都可以提前还贷,这要根据具体的贷款方式以及还贷时间来综合考虑。有的时候提前还贷未必是好事。
大家在选择房贷的还款方式时应根据个人需求、风险偏好以及经济能力来决定,如果还款能力比较强,选择等额本金就能减少利息总量,但若是房贷负担比较重,那么选择等额本息,压力就会小一些。
等额本金前期还款压力比较大,后期压力逐渐递减,因此适合还款力强、首付比例高的人群,另外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群也适合该种方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收入可能会逐渐减少。
等额本息每月还款额度相同,适合有规律开支计划的家庭和刚刚开始赚取薪水的年轻人,这部分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收入和职位会逐步增加,这类人群选择等额本金的话,前期压力会非常大。
因此,两种方式各有其独特的优势与劣势,每个人都应该根据目前和未来自己的收入状况进行选择,不要相信别人简单的一句建议。 第二套房贷款利率是多少? 房贷利率根据相关规定: 1、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 2、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60%,二套房贷款利率就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3、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度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条件: 1、具有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 2、具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信用良好,同时具有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3、具有所购住房全部价款20%以上的自筹资金,并保证用于支付所购住房的首付款; 4、具有银行认可的资产作为抵押或质押,或有足够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作为偿还贷款本息、并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 5、具有购房合同或协议,所购住房价格基本符合银行或银行委托的房地产估价机构的评估价值; 6、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房贷申请需要提供的资料: 1. 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外地人需暂住证和户口本 2.结婚证/离婚证或法院判决书/单身证明2份 3.收入证明(银行指定格式) 4.所在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5.资信证明:包括学历证,其他房产,银行流水,大额存单等 6.如果借款人为企业法人的还必须提供经年检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企业章程、财务报表。 深圳二套房认定以及二套房政策是什么?
(一)深圳执行“认房又认贷”的二套房认准,认房又认贷可分为三种情形: 1、已拥有一套房屋,再次买房算二套。 2、没有房屋,以前买过一套房屋但是已卖出,但是有贷款记录,再次买房算二套。 3、已拥有一套房屋,而且是通过按揭贷款购买,再次买算二套。 银行在放贷前,不仅查询借款人贷款记录,还要查家庭住房数量。 案例: 1、甲先生的奶奶已给他过户了一套房屋,甲先生结婚时购买房屋,会被定义为二套。 2、乙先生在儿子读小学时,以儿子为产权方买了一套房屋,儿子大学毕业想买房,会被定义为二套。 3、丙先生婚前贷款买了一套房,结婚后,想以老婆名义再次购房,银行放贷前不仅要求提供户口本,还要求提供婚姻证明,以老婆名义购房会被定义为二套。 (二)根据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二套房政策有: 1、深圳市户籍单身(含离异)限购1套房; 2、非深圳市户籍要满五年社保,限购一套; 3、无房无贷款记录首套首付比例最低30%; 4、无房有贷款记录首付比例不低于50%; 按照这次新规规定,购房者不管在深圳还是在其他地方曾经有过贷款记录,尽管名下无房,首付比例也不能低于50%。 5、有房二套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70%。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内容总共六条,内容规定: 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员为本市户籍居民的家庭)限购2套住房;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计算的前3年及以上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对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执行。购房时间的认定,以在本市房地产主管部门信息系统网签购房合同的时间为准。 在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方面,内容规定:对购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无房且近2年内无住房贷款记录的,贷款首付比例仍继续执行最低3成;对购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无房但近2年内有住房贷款记录的或在本市已有一套住房但已结清相应住房贷款的,贷款首付比例执行最低4成。 扩展资料:首套房和二套房的区别 1、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的区别 在部分不限购、限贷的城市,如果是首套房,商业贷款首付比例是20%,二套房商业贷款首付款比例为30%。 2、首套房和二套房贷款利率的区别 如今各地房贷利率不断上涨,很多人也发现了,二套房的利率上涨比例肯定是大于首套房的,所以首套房和二手房贷款利率的区别在不同的银行、不同的城市差别不一样。 参考资料: ——二套房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最新第二套房贷款政策是什么?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二套房首例是指在购买第二套普住宅候按揭贷款的第一款,最新的政策的调整,在最新的房贷政策的细则要求要进一步提高第二套房的贷款比例和贷款利率,也就是说在新的房贷政策下二套房首付比例会上调,依照最新的资料显示,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将会从以往的6成上调至七成,贷款利率也会上调至以往的1.3倍。 中国银行现在第二套房按揭贷款政策怎么样 您好,正常来说对于二套房利率是有上浮调整的,由于各地目前对于二套房执行政策不同上浮比例也会不同,可与当地银行联系咨询,请悉知。 第二套房政策是什么? 统一观点是外地的明在所有档案,现在没联网,因购房的话可以按购房享受契税优惠;但因在银行贷款有档案,再购房贷款时按二次房贷办理,没有优惠首府至少4成 有的银行规定二套房的标准是“户”,也就是说无论丈夫或妻子,只有有一人贷款买房,房贷没还清楚的,那另一方如果在想买放就要首付40%(有的城市首付50%),利率比原贷款基准利率上升10% 有的银行规定二套房的标准是“个人”,那夫妻双放都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买房,他们买的房都按照一套房的优惠利率计算,首付也只有20%--30% 还有的问题是如果第一套房的贷款还完了,那再购房是一套还是二套,这里各个银行也有不同
2010年4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目前新政二套房贷认定标准根本性颠覆 新政"认房不认贷"!新的房贷政策不再以贷款记录来认定,而是以家庭拥有的房屋数量来认定是否为第二套、第三套。 第二套房贷款政策?怎么换算 天津市贷款政策:1.个人第二次贷款买房策是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首付最40%以上需再提供无房证明。2.首套房贷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明确指出首套房贷利率为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