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不良贷款是什么意思 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 贷款 。一般而言, 借款人 若还本付息达 三个月 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 利润 中予以注销。 逾期贷款 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帐面上提列 坏帐损失 准备。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策及 信贷 管理制度研究 内容提要:首先国有商业银行的 资产 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 资产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通过对上市前的工商银行不良资 产的特点 和信贷 制度的深入分析,阐明了建立完善的信贷制度是控制不良贷款增 长的主要手段和 措施 。最后采用和国外 商业银行 信贷制度借鉴和对比的方法,对 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不良贷款 贷款五级分类 资本充足率 核销 以物抵贷 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 1.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基本概念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 协议 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 贷款本息 ,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我国曾经将不良贷款定义为 呆账贷款 、 呆滞贷款 和逾期贷款(即一逾两呆)的总和。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该制度按照贷款的 风险 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 损失 。不良贷款主要指 次级 、可疑和 损失类贷款 。 1.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估算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降低不良贷款上的确下了不少功夫,如尝试制定严格的信贷管理制度, 信贷业务 的完全程序化改革,规定降低不良贷款的 指标 等。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 不良资产 仍严重偏高,尤其四大 国有银行 为最。 2004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减少3946亿元,下降4.56个 百分点 ,已降至13.2%。这个比例已经远远高出世界 银行业 的平均水平, 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余额和 比率 仍处于高位,不仅已超过《 巴塞尔协议 》的要求,而且与国际先进 银行不良贷款 比率应保持在5%以下的要求相去甚远。如果考虑各国有商业银行对外公布的数字相对保守的 因素 ,那我国商业银行的 资产质量 更是可想而知。 表1-1 截至2003年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 单位:亿元人民币 银行名称 贷款 不良贷款额 不良贷款率 中国工商银行 29578.37 7598.78 21.56% 中国建设银行 17663.88 2679.60 11.90% 中国农业银行 19129.60 6982.03 30.07% 中国银行 18161.89 4085.31 18.07% 合计 84533.74 21345.72 25.26% 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有哪些 诉讼 置换 转让都可以吧 不良贷款的分类?详细的 要资贷款。目前中国的银行对贷遍采取如类方式:正常贷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后三类,即“一逾两呆”合称为不良贷款。这种分类方法,界定的标准为期限:贷款本息拖欠超过180天以上的为“逾期”,贷款利息拖欠逾期三年为“呆滞”,贷款人走死逃亡或经国务院批准的为“呆账”。呆账的核销要经财政当局批准,呆账核销即视为放弃债权,仅需提取普通呆账准备金(还不到贷款总量的1%)。但在部分银行中,存在一种现象:贷款只要超过约定还款日期就认定为逾期。 同时中国银行界也采用了国际通用的信贷管理方法,将贷款按风险程度分类,为特定风险级的贷款作相应的准备金提取及其他手段。这套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分类方法即“五级分类法”。将贷款风险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后三者称为“不良贷款”),它将贷款按实际偿还可能性分别按不同比例足额提取呆账准备金并专门用于贷款呆账损失的核销,并以贷款质量的升级为管理目标。 银行不良贷款的解决办法
1、商业银行可以款损失准备金和自身的盈余核销,也可以采取债权拍卖等方良贷款。解决不良贷款,关键是在严格控制不良贷款增长的同时,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逐步消化、降低不良贷款。 2、从外部为商业银行注入资金,用于化解不良贷款。把不良贷款从商业银行账面剥离,交由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置。 1999年,我国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照账面价值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了1.39万亿元不良贷款。2003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并向农村信用社注入了1650亿元专项票据或再贷款,用于解决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 不良贷款的类型
“银行的钱是国家的”的错误认识 在的经济生活中,许多人认为银行的钱是国家的,不仅企业、企业主管部门以及地方党政部门的许多人这样认为,就连中国银行的一些干部职工也都这样认为。当问到企业的贷款是哪里来的时候,许多企业负责人都会毫不犹豫他说是国家给的,更有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甚至认为,国有企业借国有银行的钱,就好比是一个人把他的钱从一个口袋挪到另一个口袋,偿不偿还都无所谓。国有银行的资产被全部看作是国有资产,国有银行的钱被认为是姓“公”,这是导致中国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思想根源。 实际上,从国家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中人们可以看出,自有资金在国家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国家银行的钱主要来自存款,各项存款在国家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中占的比重在60%左右,而各项存款中有一半以上是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在国家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中占到三分之一左右,中国银行的钱主要是存款人的钱,国有银行的资产主要不姓“公”,而是姓“私”。 中国银行主要是在用存款人的钱发放贷款,银行不过是个“资金池”,它一方面作为债务人把存款人的钱集中起来,另一方面作为债权人将钱贷给借款人,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对不该贷的客户提供贷款,就是对存款人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对存款人的犯罪。 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风险防范能力不强 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风险防范能力不强,不良贷款是银行贷款粗放式经营的必然结果。从银行内部来看,导致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也是很多的,贷款粗放式经营是主要原因,信贷资产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是银行自我扩张的结果。 如1984 年底的信贷失控就是银行自己造成的,当时突击发放的许多贷款如今都已经沉淀了。贷款风险意识不强,贷款大部分为信用贷款,后来尽管担保贷款的比重在提高,但担保贷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然很成问题,贷款债权的保障程度低;贷款“三查”等信贷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时流于形式,贷款权、责、利严重脱节,重贷轻管,重放轻收,重存轻贷;信贷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些掌握贷款发放权力的银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差,造成贷款决策失误甚至贷款被骗,或者不能有效制止企业逃债,有的因为思想素质差,发放“人情贷款”,甚至不惜以贷谋私,从而造成信贷资产流失,等等。 借款人信用观念不强,偿债能力太低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一直不是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改革开放以后,这一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一些企业吃银行信贷资金“大锅饭”的思想依然比较严重,信用观念不强,主要表现为“倒逼”银行贷款,逃避银行债务。 一些企业信用观念不强,与中国对不讲信用的企业及其负责人缺乏严厉、有效的制裁措施有关,与企业的偿债能力太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导致企业偿债能力太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外部的原因,如有些企业或项目没有进行周密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结论是不能上,但有些领导却拍着胸脯上了,造成决策失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投入产出率低,经营效益不好;企业的社会负担和其他负担沉重,承担着部分政策性职能,使企业举借的大量资金被用于非生产性开支,等等。 实际上,中国企业的债务负担已经非常沉重,而且有愈来愈重之势,中国许多企业已不具备完全的偿债能力,不可能还清所欠的全部债务,而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设法增加其资金来源,减轻其债务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拖欠银行贷款、逃废银行债务就是必然的。 因此,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不能损害银行的正当合法权益,更不能把逃避银行债务作为减轻企业债务负担的主要途径。银行债务转股权虽然能大大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但对银行来说是不可取的,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明确禁止中国商业银行在境内向企业投资或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银行债权转股权为法律所不允许。银行债权转股权实际上是将银行的不良债权转变为不良股权,只不过改变了一下银行不良资产的存在形式而已,不但无助于降低银行资产风险,反而会加大其资产风险,因为一旦企业破产,银行债权还可以就破产财产按一定比例清偿,而银行持有的企业股权很可能成为一张废纸,而且银行人手本身就紧,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人才更是奇缺,银行不可能直接有效地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党政部门的行政干预,财政等部门的挤压 中国信贷资金粗放经营中,除了存在人们上面提到的企业“倒逼”扩张和银行自我扩张外,也还存在党政部门的“顺逼”扩张和财政、企业主管部门等部门的“横逼”扩张。银行被迫发放“行政干预贷款”。“安定团结贷款”,信贷资金财政化,这是中国不良贷款产生的重要外因。 在中国过去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地方党政领导为了求得地方经济的增长,必然会要求银行提供贷款支持,经济的粗放式增长是贷款粗放式经营的结果。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只考虑本地区的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为一些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提供“保护伞”,对银行的保全资产工作横加干预,而且中国现有法律对债权人明显保护不够,对债务人缺乏约束,银行债权保护得不到法律的充分支持。 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我国曾经将不良贷款定义为呆账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即一逾两呆)的总和。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 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7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较二季度的4564亿元和0.94%均有小幅上升。 分机构来看,2012年前三季度不良贷款数据显示,除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下降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外资行在这三个季度内的不良贷款率均保持上升。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类别的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均保持上升。 具体分类来看,大型商业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307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股份制商业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74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7%,城市商业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42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5%,农村商业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48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5%,外资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6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62%。 不良贷款出现反弹等原因,导致拨备覆盖率有所降低。三季度拨备覆盖率由二季度的290.18%微降至289.97%。 不良贷款是贷款五级分类中的哪一级?
贷级分类,是指商行按照人的最终偿还贷金和利息的实际能确款的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所以不良贷款其实是次级的统称啦。 1.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2.关注:尽管目前借款人有能力偿还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收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些损失。 4.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5.损失: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措施后或者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较少的都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