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生儿子是悲哀,奉献给他再多,他还认为你欠他,你怎么看?
不赞同“生儿子是”的说法,生男生女都一样。 “你把全世界都奉献给他,他还认为你欠他的”,有这样的孩子是因为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是父母没有让他有机会为别人着想过。 赞同网友所说:得出这个结论的人,一定是被儿子伤透了心;赞成这个说法的人,也一定是感同身受。如果不想感受这种悲哀,就要培养独立、明事理的孩子,做到平等对待儿女。 1.家教出了问题,导致悲哀后果 孩子的思想行为从小受父母教育影响,父母把他教成这样,如果感到悲哀也是自己导致的,得自己承受。 言传身教,有因自有果。 影星宁静说过:有些父母从小溺爱孩子,惯着孩子,等孩子长大之后仍然啃老、不孝顺,父母就到处哀嚎孩子不好,不孝顺。父母是不是悲哀,并不只看孩子一边,而是要看父母教育的方式如何。 有书君有位同事,儿子不学好参与网贷赌博成瘾,把他们夫妻的家底全赔进去了不说,工作也被辞退了,婚也离了。没办法,已经退休的老两口只能去打工养儿子,其实,问题来自于从小就放任孩子。 对孩子的要求没有底线,最后吃苦受累的是自己,儿子根本不会心疼你,这是自己放任的因造成的果。 从小一切围着儿子转没有培养他的责任心,把他惯坏了,现在老了还得继续养他,看着晚景凄凉确实有点悲哀。 孩子出问题,自己的教育有问题却不自知的大有人在。 比如看到年轻人好吃懒做,依靠自己的父母或者父母的财产过活,却不愿意去赚钱,父母却没有勇气断供,还是为他提供帮助,让他继续依赖,还说“能怎么办,已经这样了,不管,只能让他饿死”。 甚至孩子举债过超过自己能力所及的生活,见到债务,盼着孩子能给自己养老的父母,一边说着也帮着边还债,还了一次又一次。 也正因为没有断供的勇气,永远不可能让他自我成长,这样才造成了积习难返,让家长觉得悲哀。 儿子都不能自食其力,靠盘剥父母生活,能靠什么来为父母养老?这样的帮助,不能让儿子承担得起责任,又怎么负责得了养老,悲哀的自然是想要养儿防老却不可能实现。 父母教子无方,根据传统养儿防老思想管教孩子,认为自己付出了儿女就该回报,却没有想到爱孩子也要有要求,真心付出得不到回报的悲哀,是自己没掌握好分寸。 父母需要反思一下自己,一些老旧的思想观念该摒弃就摒弃,为了面子用孝顺的名义去绑架孩子,感觉悲哀的是自己。 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养大孩子,扶一把。以后的路靠他们自己走,好与坏都是他们的人生,父母打好基础就不用再担心。 作为父母先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教育好了自己的孩子,完成好自己的责任,儿女不可能不孝顺。 如果你的教育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算你一生辛苦付出换不来孝顺,也就只有悲哀。你不要把自己全部奉献给孩子,然后又抱怨孩子,产生“生儿子是悲哀”的悲情。
2.培养独立人格,需要互相尊重 你对孩子的爱就是为了获得回报,那你就错了。 父母儿女是彼此独立的个体,等你养育的使命完成了,他长大了,大家可以彼此牵挂,彼此守护,不是没有独立性的依赖和嫌弃。 请教会孩子自强自立,要靠自己不啃老,懂得尊重体谅,不要期望孩子什么都听自己的。自己也要独立,不要想着依靠孩子,也就不会过多抱怨孩子。 遇上不孝敬父母的孩子,也可以想想自己爱抱怨、想控制,孩子会不会也在有样学样? 你将儿子养大成人,还要为他准备婚房、彩礼,取媳妇,取过媳妇带孙子、孙女,哪个环节做不到位,你就觉得做父母的理亏。 你这样做,不但儿子觉得天经地义,连孙子也以为爷爷奶奶的钱应该拿出来给他,想着法的想要获取。 辛苦一辈子建购的房写了儿子的名,老人老了,儿子就理直气壮说是自己的,老人生病不伺候不说,老人还没走就想着占房子,这些都会让父母觉得悲哀,但“子不孝,父之过”,有什么好抱怨的。 父母不该传达“我的都留给你”,应该教孩子“想要的自己去努力”,对儿女有要求、有尺度,也要有温度。 养了儿子,只要有能力,该帮的心甘情愿帮,让他过得更好。他结婚了,你多得了个女儿,又得了个小小宝贝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父母儿女之间相处,要掌握好分寸。 孔子说“近则不逊,远则怨”。老人没有分寸感导致了孩子身上的问题,别做一味奉献的父母,会毁了孩子。 父母儿女之爱是相互的,千万不可强迫,也不要毫无保留地完全付出,有分寸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你付出了全部心血,明事理的孩子,能看到父母的不容易,会理解你、孝顺你。不明事理的孩子,认为都是你应该的。老人过于对孩子奉献,才让他认为父母的一味奉献和自己的索取都是应该的。 爸妈做得太多,儿女觉得理所当然,习惯了这种状态,就会没有感恩之心,不成为白眼狼才奇怪。早放手,父母才能收获孝顺的子女。 对子女不要期望过高,更不要苛求。 父母还是平常心看孩子的好,早退出孩子的生活,也可以让孩子尽早独立起来,你不要“当断不断 ,反受其乱”,一边出力,一边嫌弃孩子。 父母知道自己孩子的不足,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会抱有过高期望。不必要求他们做这做那,给他们留下难侍候的印象,要体量他们也将步入中年,不能还像孩提时代对他们指手画脚。 赞同有人所说:儿子成年后,母子之间就是对等的成年人。相处的方式就是平等而独立的。越早把你的儿子当成男人,他就越早成为有责任的男人。 想法决定人生,父母对孩子付出应该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你喜欢无限地为孩子而活着,孩子不一定会高兴。 人生短暂,想明白了怎么与儿女相处的生活,老了就不用有悲哀的悲情。
3.做父母爱儿女,重在平等相待 父母有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的思想,容易造成儿子理所当然认为什么都该是自己的。 父母从小就给男孩灌输你是男孩,以后妈妈爸爸给你买房娶媳妇存钱带孙子,那他从小就觉得这些就是父母该给的。 到最后,父母悲哀地发现,他们一直努力地在为儿子做贡献,恨不能把全世界都奉献给儿子,但儿子却认为这是父母欠他的,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生男孩是名气,生女孩是福气。 有人因为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儿子才是传宗接代的正主,女儿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别人家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宁可自己多吃苦受累也愿意生个儿子,有意扶持儿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很多人的观念在改变,有些人更现实,他们觉得女孩贴心,女孩孝顺,女孩花费小,养女孩比养男孩好,其实生男生女都一样,养儿养女也要平等对待。 孝顺的关键不是儿子、女儿自己,不用悲哀或是得意,关键是自己把儿子、女儿培养教育好。 女儿是小棉袄,儿子就是军大衣。 女儿心细,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儿子粗心,儿子好不如儿媳好,取个明事理的儿媳妇,儿子媳妇都孝顺,儿子就是抵御寒冷的军大衣,得到儿子女儿的孝顺。 作为做好自己的事,保持好心态,就用不着悲哀。 对成年儿女能帮就帮,帮几年后过好自己的日子,尽量不干扰儿女的生活。善待儿女,善待媳妇女婿,儿女、媳妇女婿也会善待自己。 不要对儿女养老期待太高。 有书君觉得不把让儿女为自己养老规划在意愿之内,他们能孝敬很好,但自己一定要有所打算。 提醒年纪比较大的父母,帮孩子们要有个限度,该留的养老金一定要留好,不要胡乱给任何人。 自己有养老的底子,老了,身体有毛病时才不慌,自己有,也不用给儿女添负担,自己就不必悲哀。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能感受具备生命厚重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