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美国P2P网贷平台债务催收是什么样子的 一般P2P平台的由平台与第三方催收代理共同完成。首先由平台进行提醒与催收,若欠款逾期30天以上则交予催收代理做进一步行动。第三方催收代理将严格按照《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对逾期借款者进行债务催收,若正规渠道无法收回,则可以采取法律手段。
1.LendingClub的债务催收 1)正常偿付的催收程序 LendingClub的所有账户还款是通过客户关联银行的电子基金转账完成的。当该基金户头与债务人银行账户关联成功,将按期自动偿还于LendingClub所借资金,并偿付给个人投资者。当借方偿付行为交易失败,LendingClub内部的催债小组将于同天与债务人以电话或电子邮件形式进行接触。通常催债小组可以成功联系债务人。有时借方还款行为失败是因为银行失误或者电子基金余额不足,这是小组将会在数天内重新向债务人示意偿还。 2)逾期偿付的催收程序 当借方偿付行为交易失败并不是有银行失误或者电子基金余额不足时候,LendingClub将会对不良债务人进行此项催收程序。 首先,内部催债小组分析不良账户并评价该债务人的近期信用报告以明确债务人的信用状态。通过电话、邮件、信件等方式联系债务人。如果催债小组可以联系到债务人,小组将与其讨论还款事宜。小组将会以诚挚的热情向债务人告知尽快还清账款。 然后,当内部催债小组联系不到债务人或者债务人不合作时,LendingClub将不良账户外包给外部催收代理做进一步行动。这项程序发生在欠款逾期30天以上时。外部催收代理有更多的资源和方法解决债务催收问题,如复杂精确的工具以定位债务人地点并明确联系信息。代理将频繁给债务人打电话、发邮件、邮寄信件以与不良债务人取得联系。取得联系后,外部代理可能与债务人重新商讨偿还计划或者向债务人诉诸法律行动。 总的来说,当票据欠款违约逾期121天以上时,债务人票据将会出现”违约”标识。当票据进入违约状态时,且并无足够回报预期时,LendingClub将在逾期150天以内对欠款进行冲销,冲销后剩余票据价值将减少。 LendingClub认为强有力和频繁的催账行为对于维持P2P生存环境的繁荣和保证投资者盈利是非常必要的。但LendingClub的内部催账小组以及专业第三方债务追讨代理的工作都依照联邦、州、市相关催账法律条文执行。 2.Prosper的债务催收 Prosper账户的98%的债务人都关联了ACH(AutomaticClearingHouse,美国处理银行付款的主要支付系统,自动清算)划账系统,因此当基金关联账户余额不足不能即使偿付债务时,Prosper可以及时警示债务人。 1)Prosper的催债程序 偿付自动划账失败后,Prosper将回立即向债务人发送电子邮件提醒;两次尝试自动划账偿付欠款,如再次失败,提示债务人,拨打例行电话直到债务人接听电话,尝试说服债务人偿还贷款;如果欠款逾期30天以上未偿付,Prosper将债务关系转至催账代理Amsher;Amsher将向债务人寄送信件并持续拨打电话,向债务人强调此类贷款的P2P特性,劝说债务人偿还贷款;如Amsher在120天之内未能成功收回欠款,此项贷款将被冲销;有时贷款将会转给另一催账代理ICSystem,有其继续尝试对冲销贷款进行催债。 2)Prosper催债程序的发展 Prosper的催债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持续尝试新的方法以提高催债成功率。目前Prosper正在测试人工催债电话,而不是电话自动拨号服务。这项尝试可能效率较低,但能够提高债务人电话接听率。Prosper同时也在测试催债信件的新的表述方法。 催账代理Amsher的催账行为受到Prosper的密切监管。Prosper催账主管可以随时监听催账电话,并与Amsher的管理层共同帮助提高催债完成率。 考虑到法律成本,Prosper一般不向债务人提出法律仲裁。金融危机之前法律仲裁仍为可行,但危机之后房地产大幅减值,即使提请法律申诉也难以追回欠款。 标题P2P网贷平台扎堆美国上市,有什么原因
为什么要去美国上市? 早先,P2P平台想在国内A股上市,不过国内监管环境下P2P平台上茫,而且还有一大波传统企业排队上市,于是现在有上市之心的公司都把目光转向了海外。目前来看,已经上市的三家平台都选择了从纽交所挂牌。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就相当于美国的主板和二板。 上市了有什么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品牌效应,小冯妮儿认为这甚至能比获得融资更有价值。平台在美国上市这事本身听起来就觉得高大上,前几家公司更是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流量和品牌效应自带而来,后续平台可以以此给用户讲故事,「美国上市」成了最好的品牌背书。 上市前后平台标的收益率会怎样? 纽交所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很高,一般是成熟的大公司才有资格。能否上市的关键条件之一是美国证监会SEC对企业的审核结果,而SEC相当关注财务数据和风险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 按照这个逻辑,能够去纽交所上市的企业实力也比较雄厚,而且在准备上市期间平台对财务数据会非常看重,会有一系列动作提高利润,其中就可能包括用加息等方式招揽用户,这个时候用户可以放心入手投资。上市以后,大概率事件是平台会保证项目收益率的与市场一致,额外的活动会减少。 不过,最近传出的要去美国上市的平台都是以现金贷业务为最大盈利点,去招揽更多优质借款用户才是业务发力重点,而资金端的动作只能是配合。现金贷业务多赚钱?闷声发大财的平台不在少数,像拍拍贷上半年放贷额17亿,大赚利润10亿。 p2p网贷是什么 网络信贷于英国,随后到美国、德国和其家,指“个人对”。其典型的模式网络信贷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资金借出人获取利息收益,并承担风险;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网络信贷公司收取中介服务费。
在我国,最早的P2P网贷平台成立于2006年。在其后的几年间,国内的网贷平台还是凤毛麟角,鲜有创业人士涉足其中。直到2010年,网贷平台才被许多创业人士看中,开始陆续出现了一些试水者。爱定投网贷在行业中做出来不错的成绩。 p2p网贷模式是什么样的?
国内P2P模式根据具体国情、地域特色和平台自身优势,对P2P借贷的环节予以细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P2P借贷”模式,主要分为六种: 纯线上模式 最大特点是借款人和投资人均从网络、电话等非地面渠道获取,多为信用借款,借款额较小,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审核也多通过网络进行。这种模式比较接近于原生态的P2P借贷模式,注重数据审贷技术,注重用户市场的细分,侧重小额、密集的借贷需求。 平台强调投资者的风险自负意识,通过风险保证金对投资者进行一定限度的保障。平台承担的风险较小,对信贷技术的要求高。当前,纯线上模式的业务扩张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业务运营难度高。 债权转让模式 最大特点是借款人和投资人之间存在着一个中介--专业放款人,为了提高放贷速度,专业放款人先以自有资金放贷,然后把债权转让给投资者,使用回笼的资金重新进行放贷。债权转让模式多见于线下P2P借贷平台,因此也成为纯线下模式(指借款人和投资者均通过线下途径开发,但也有部分纯线下平台通过线上渠道获取一些投资人)的代名词。 担保/抵押模式 该模式或者引进第三方担保公司对每笔借款进行担保,或者要求借款人提供一定的资产进行抵押,因而其发放的不再是信用贷款。 若担保公司满足合规经营要求,抵押的资产选取得当、易于流动,该模式下投资者的风险较低。尤其是抵押模式,因有较强的风险保障能力,综合贷款费率有下降空间。 但由于引入担保和抵押环节,借贷业务办理的流程较长,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在担保模式中,担保公司承担了全部违约风险,对于担保公司的监督显得极为重要,而优质担保公司可能会凭借自身的强势地位挤压P2P借贷平台的定价权。 O2O模式 其特点是P2P借贷平台与借款人开发机构分工合作,前者专心改善投资体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后者专心开发借款人,业务规模可以迅速扩张。 其流程是小贷公司或担保公司寻找借款人(多通过线下渠道),进行审核后推荐给P2P借贷平台,平台再次审核后把借款信息发布到网站上,接受线上投资人的投标,而小贷公司或担保公司会给该笔借款提供完全担保或连带责任。 这种模式容易割裂完整的风险控制流程,导致合作双方的道德风险,除非平台与借款用户开发机构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关系,或者平台本身也拥有足够的信评、风控能力,否则平台将承受较高的经营风险。 P2B模式 这是一种个人向企业提供借款的模式,其中的B指Business,即企业。但在实际操作中,为规避大量个人向同一企业放款导致的各种风险,其款项一般先放给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实际控制人再把资金出借给企业。 P2B模式的特点是单笔借贷金额高,从几百万至数千万乃至上亿,一般都会有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而由企业提供反担保。该模式需要P2P借贷平台具备强大的企业尽职调查、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能力,否则即使有担保、有抵押,单笔借款的违约可能就会击穿担保公司的保障能力。 混合模式 许多P2P借贷平台在借款端、产品端和投资端的划分并非总是泾渭分明。例如有的平台既通过线上渠道开发借款人,也通过线下渠道开发;有的平台既撮合信用借款也撮合担保借款; 上述模式之间也经常存在交叉。 美国有P2P诈骗案吗 有还是有的,美国P2P展还是比我国P2P发更加成熟。因此出题的就会比较低。 美国P2P平台最初对贷款人没有太多限制,因此赖账者不少。而且贷款期要求至少三年,放贷人认为期限太长,不如股票市场那样灵活,因此多有保留。很快P2P网贷平台就发现,他们可以和传统的金融机构那样使用信用分数作为衡量贷款人的标准。美国凡是有借贷历史的人都有信用分数,许多金融机构都可以查阅,简单、直接、准确率和透明度高。 2008年,美国证券交易所要求P2P网贷平台将他们的贷款债券化,达到交易的灵活性。在这一过程中,贷款转成证券的复杂登记过程迫使一些小公司完全退出市场。债券化后,美国贷款过程更加安全透明:投资人和贷款人在使用这些平台前都需要登记,投资人可以了解每项贷款申请的细节后再决定是否贷款,同时又并不涉及贷款人隐私。 如今,美国的P2P发展被业界视为典范,一是其证券化模式;二是成长过程中,监管机构重视并及早介入,为行业立下规范。正因为这两点,美国P2P借贷行业保持很高的活跃度却没有出现乱象丛生的状况。 御 泰金融告诉你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希望题主收到回答能够采纳一下呗,十分感谢您。 P2P网贷是怎么回事 网贷,又P2P网络借款。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网络信贷起源于英国,随后发展到美国、和其他国家,其典型的模式为:网络信贷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资金借出人获取利息收益,并承担风险;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网络信贷公司收取中介服务费。 中国与美国的P2P行业监管的差别在哪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已历经7年。最初三年P2P网贷行业处于黑暗探索期,市场质疑声不断,时期P2P网贷成长缓慢且艰难。经过三年摸索,到了2010年,网贷行业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开始陆续有创业人士前往尝试。 于是,一大批网贷平台在此其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网贷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13年9月,P2P网贷迎来疯狂爆发式增长,每天平均就有三、四家平台上线。截至2014年上半年,国内已有1184家P2P网贷平台,成交量为818.37亿元,P2P网贷贷款余额476.61亿元,平均综合利率为20.17%,平均期限为4.75个月。 然而,投资人在面对高收益诱惑的同时,又不得不面临高风险。作为金融行业,P2P网贷目前仍然缺乏国家金融机构的监管。也正因为如此,野蛮生长下的P2P,虽然发展迅猛,但在中国这个普遍缺乏诚信基础的国家,伴随而来的是行业风险的频频发生,也是在2013年,多家P2P平台关门跑路,给投资人造成了无法估算的损失。 P2P网贷在中国,最重要的是平台的诚信。那么,在经济最发达的美国,P2P网贷发展如何呢?
主要原因是美国并不将P2P网贷看成是金融创新,对其定位是类金融,并嵌入到原有的金融体系中,同时在完善的信用体系上,实现利率市场化。核心原因则是,P2P网贷在美国以慈善为导向,在中国体现的是商业利益。 中国与美国的P2P网贷平台的对比分析如下。 诚信体系 在国内,人与人之间、人与企业之间普遍缺乏诚信。对于中国而言,P2P网贷平台正在新兴阶段,并且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龙蛇混杂良莠不齐,欺诈、跑路、倒闭事件层出不穷,这从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投资者对整个行业的不信任感。 在国内的网贷平台,无一不在强调其平台的真实性、可靠性,需要申请各种权威机构认证,以各种方式增强投资者的信任感。并且几乎所有的P2P公司都有一个保本的机制,不然很难吸引投资人。
监控管理 在中国,P2P网贷行业没有入行门槛,没有行业准则,没有法律规范,也就是说,谁都可以来分一杯羹。对P2P网贷没有注册资本的硬性约束、没有从业人员资质的认定,甚至其网络软件平台都可以花几千块购买模版,可想而知,国内P2P网贷行业入行门槛有多低,从事这一行业的从员有多复杂。 美国P2P网贷的门槛非常高,美国证监会要求必须要有400万美元作为保证金,高昂的注册成本拦截了大部分市场潜在的进入者,这使得美国P2P网贷市场变得更为集中,有效的对P2P网贷企业形成监管。 另外,美国证监会要求每一笔在P2P网贷平台上的借款通过证券登记的方式将其所有信息完整、透明、无误地披露出来,即美国P2P网贷的借贷信息披露公开透明,有着较高的准入门槛和严厉的监管。 市场发展 美国金融市场经过长久的发展,已经成熟化,拥有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但也正因为市场已经完善,所以美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也相对有限,它只能在有限的传统大金融企业涉及不到的新领域里发展,发展的空间和规模远远比不上中国。 而中国的金融市场,由于对外政策保护,对内行业垄断,造成普通老百姓只能被迫接受高收费和低质量服务的双重压榨。中国互联网金融以其独有的普惠、方便、快捷的特点,点燃民众被压抑多年的对创新金融服务的极大需求,因此瞬间爆发出巨大发展潜力和规模。 个人理念 美国人基本上过的都是月光族的生活,甚至借债过日子,民众普遍也没有储蓄投资习惯,更不用说有什么闲余的资金用来在P2P网贷平台上投资,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人超前的消费思想,以及完善的社保养老医疗教育体制,没有蓄钱养老的观念。 而在国内,人们更愿意把钱储蓄起来,用于防老养老、子女教育、医疗费用等,这与我国不健全的社保养老医疗教育体制以及个人对于消费的相对保守是分不开的。因此,中国人的存款额是非常庞大的,由此对于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来说,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也很符合大众迫切的资金需求。 综上所述,虽然美国的P2P网贷在制度以及监管力度方面都要比中国完善,但是就市场前景而言,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空间更大更阔,也只有在中国这个独特的环境和时代里,才能产生这么朝气蓬勃的互联网金融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