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地助学贷款每年什么时候还利息 能助学贷款是没有利息的,只要毕业了,还上就可以 生源地助学贷款利息如何计算
利息=X利率X天数(从利息计算起的那天到实际期日的天数) 。 利率执行贷款发放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自贷款发放日起每年12月21日调整一次,调整后的利率为调整日中国人民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利息按年计收,每年12月20日为还款日。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负担。 贴息政策 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有关规定,原则上学生正常在校期间,助学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学生毕业后贷款利息由借款人自行承担。 1、利息。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其中,考入中央部属高校的学生,其贷款贴息由中央财政承担。 考入地方高校的学生,跨省就读的,其贷款贴息由中央财政承担;在本省就读的,其贷款贴息由地方财政负担。贷款学生毕业后利息全部由学生及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负担。 2、风险补偿金。建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风险补偿金比例按当年贷款发生额的15%确定。 3、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管理。中央和地方负担的贴息及风险补偿金分别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各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归集。 每年12月20日前,向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经办银行及时足额划拨,由经办银行实行专户管理,主要用于弥补贷款违约损失等有利于防范风险和加强管理的费用。 扩展资料:
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 借款学生毕业后,要求开始偿还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是通过支付宝账户还款的。需要注意的是,生源地助学贷款每年正常还款日是12月20日之前,最后一年还款日为9月20日之前。如果逾期未还,记住尽早还款,每月20日支付宝都可以进行逾期还款的。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高校确认表 填表说明: 1、本表是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入学前在户籍所在县(市、区)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的申请审批表。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须如实填写表内所列示的各类信息。 2、借款学生户籍所在地应为本县(市、区);借款人必须是已被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认定的普通高校或高等职业学校正式录取。 并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借款学生家庭确实为经济困难家庭,借款学生需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记录。 3、共同借款人主要是指借款学生父母。如借款人为孤儿,共同借款人则为其他法定监护人、或自愿与借款学生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的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4、借款学生应根据录取院校、专业的学制选择申请贷款的期限。贷款期限上限为“在校年限+10年”,最长不超过14年,最短不低于6年。 5、资格审查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审查意见需加盖公章。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助学贷款,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等费用。 而贷款对象中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是指高校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本专科学生。 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申请时无需抵押和担保,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国家出台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目前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积极试点,大部分城市已开始推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需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咨询具体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相关事宜。 若高校学生需要了解更多有关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政策和信息,可登陆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网进行了解和助学贷款申请。 参考资料来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具体是怎么计算的? 国家贷款在校期间不收取利息,再贷款时会规定还款期限,比如6年或八年等,在还款期限内不计算利息,等过了还款期限后开始计算利息。 生源地贷款什么时候算利息
贷款额度为每人每6000元,贷款利率执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不上浮;学校期间的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最长贷款期限可达14年。学生毕业后的两年为贷款宽限期,借款人可只还利息。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贷款合同签订频度: 为了规范贷款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开发银行规定生源地助学贷款合同一年一签。初次签订贷款合同时,借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必须同时到场;续贷签订合同时,借款学生或共同借款人任意一方持《授权委托书》即可办理。 2.共同借款人: 共同借款人原则上为借款学生父母或者法定监护人,户籍必须与借款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一致;共同借款人非父母时,年龄必须在25-60 周岁之间,办理时共同借款人如超过 60岁请更换共同借款人。 3.生源地助学贷款初次申请所需材料: 盖章的申请表、本人及共同借款人身份证和高校录取通知书(在读学生持学生证)及上述材料复印件;本人及共同借款人户口簿只需出示,不需复印件;资助中心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4.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再次申请所需材料: 本人签名的申请表和学生证复印件。如借款学生或共同借款人一方不能前往受理现场,另一方可持《授权委托书》(2011 年新版合同不需)办理申请。由高校资助部门出具的本人未在高校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证明。 参考资料:人民网 生源地贷款 风险怎么管(政策聚焦) 生源地贷款利息是怎么计算的呢?
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借款学生在校期间无需偿还贷款,毕业后开始按年还款,每年12月20日为指定还款日(最后一年除外)。借款学生毕业后前两年,每年只需偿还贷款利息,第三年起开始按年分期偿还贷款本金。 生源地贷款利息是怎么计算的呢?
生源地助学贷款怎么算利息?
据我所知,地助学贷的利息是根据每年1221日根据最新的基准利计算。 生源地助学贷款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满足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新生或在校生发放的、学生入学前在有户口的县(市、区)进行的补助金。 生源地贷款是信用贷款,学生和监护人(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是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偿还责任。 一、贷款条件 (一)学生贷款条件 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 .诚实守信,遵守纪律。 3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被认可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包括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学校名单以教育部发表的为准)正式录用,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合格通知书 4 .学生本人入学前的户口、其共同借款人的户口均在本县(市、区)。 5 .根据相关部门的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经济收入不足以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6 .那一年没有获得其他补习贷款。 (二)共同借款人的条件 1 .原则上必须是借款学生的父亲或母亲。 2 .借款学生父母在残疾、生病等特殊情况下丧失劳动能力或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因门诊工作等理由不能可靠现场签订合同的,借款学生其他近亲可以作为共同借款人。 3 .如果借款学生是孤儿,共同借款人要么是其他法定监护人,要么是与借款学生共同承担偿还责任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4 .共同借款人的户口和学生本人入学前的户口均在本县(市、区)。 5 .共同借款人不是借款学生的父母的情况下,其年龄原则上在25岁(含)以上、60岁(含)以下。 6 .未结算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补助金(或高校补助金)的借款学生不能作为其他借款学生的共同借款人。 二、贷款额 根据国家现行政策的规定,全日制普通本专业学生(包括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预科生)每人每年8000元以下,且1000元以上。 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低于8000元的,贷款额可以根据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决定。 全日制研究生申请每年贷款额不超过12000元,且不低于1000元。 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低于12000元的,贷款额可以根据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决定。 从2018年开始,对确实有必要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允许根据贷款的最高限额全额申请贷款,进一步发挥补助金的教育扶贫作用。 三、贷款期限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期限原则上由全日制本专业、研究生学制加13年确定,最短5年以上,最长20年以下。 四、贷款利息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利率实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等级基准利率。 贷款利率将于每年12月21日根据最新的基准利率调整。 借款学生读书期间的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补助。 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监护人(或其他法定监护入)共同承担。 借款学生毕业后,在还款期间内继续取得学位的,可以申请持续折扣的,应立即向县级资助中心申请,提供书面证明,审查合格后,原折扣财政部门继续进行全额折扣。 五、申贷程序 生源地信用补助金按年度申请、批准和发放。 第一笔贷款时,借款学生必须先登录学生网上服务系统,完成登记,填写个人及共同借款人的基本信息,提交贷款申请。 借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应当拿着相关资料到双方有户口的县级资助中心办理。 在继续贷款的情况下,借款学生必须先登录学生网上服务系统更新关于个人和共同借款人的信息,然后提交继续贷款申请。 借款学生或共同借款人任何一方拿着相关资料去原来的县级资助中心即可。 六、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 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后3年为宽限期。 在宽限期内,借款人需要偿还借款利息。 借款学生读书期间的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补助。 宽限期后,借款人按年度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具体还款计划按《借款合同》约定执行。 七、违约的结果 《借款合同》约定的期限未全额偿还贷款利息的,银行对逾期本金计入处罚利息,处罚利息为借款利率的130%; 2 .违约情况注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由全国各金融机构依法查询。 根据国家《征信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有关不良记录在逾期贷款结算后保留5年。 3 .未按照借款合同约定还款,连续拖欠1年以上,与县级资助中心积极联系不办理相关手续的,《借款合同》约定的银行及县级资助中心不通知本人,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渠道办理姓名、姓名、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