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个好产品! 前面得票最高的几位都说的不错,都是从用户使用方便和银行收益来谈的,我换个角度来说:让用户用更多的钱消费。 根据调查:即使在快餐馆,当我们使用信用卡而不是现钞支付时,我们的花费会比使用现金支付高出60%~100%,信用卡的“超码效应”使得人们在麦当劳的平均消费账单从4.5美元增至7美元。 结论1是:当用信用卡支付时,花费会更多。 结论2是:信用卡标识的存在会提高人们的花钱金额,减少做出购买决定的时间。
仅仅是信用卡的存在,就让我们更有可能花钱,更愿意花费更多的钱,更快地做出花费决定。我们越是用信用卡支付,我们就越“习惯于”花费,到了最后,信用卡标识和信用卡本身就获得了诱发花费的能力—消费者成了没头没脑的僵尸,一接触到信用卡刺激物就会习惯性地花费,这种可能的情形实在让人害怕! 从营销学角度来说:和用现金、支票和借记卡支付相比,信用卡独有的“”现在购买,以后支付”性质,使得人们支付时不那么痛苦——用现金支付给人带来彻头彻尾的痛苦,并且会立即让人们的钱包变瘪。用信用卡支付对个人财富产生的滞后效应,会减轻其负面影响;信用卡结算周期导致的延迟支付使购物乐趣和支付分离,减弱了支付产生的影响。 用信用卡支付也不太难忘,因为缺乏我们所谓的“彩排”。在数钱或开支票时,消费者有机会了解并记住最终要支付的金额。开支票时,消费者要两次书写支出金额—分别以数字和文字形式。用现金支付也存在同样的“彩排”:支付的时候你得数钱(一件非常痛苦的任务)。找零之后,你得再数一遍。这种重复数钱的行为极有可能使你记住花费的金额。不过,如果用信用卡支付,你只需在给你提供的上有打印的账单金额的收据上签上自己的大名即可。当我们加油或购买其他物品时,许多人付了钱之后甚至根本不索要收据。在信用卡账单抵达之前,我们也不怎么担心。正是缺乏“彩排”加上对个人财富的滞后影响,使得我们用信用卡支付时花费更多。我们会高估自己拥有的财富,进而提高我们购买更多物品的可能性。 以上可以查阅1986年,理查德·范伯格在《消费者研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 说到这,想想这世上还有哪个产品能比信用卡让用户在无意间心甘情愿的花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