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金融国泰意外险怎么? 小米金融国泰意外险怎么?这个人怎么了?想买就买呀! 小米金融理财保险可靠吗 现在理财通还是不错的投资理财方式,理财通保护资金是比较安全的设置了安全卡,你的资金不用于消费,只能提现到你的银行卡里面投资的风险也比较低,几乎是没有什么风险,收益比较稳定,还是可以信赖的,比较高收益低风险的理财选择 小米金融里面的保险可靠吗? 作为专业人士,我建议去购买一线保险公司的产品,不要从第三方平台购买,后续服务跟不上的。 小米金融直接是骗子? 小米金融是小米集团旗下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围绕小米集团的生态链开展。主要涵盖互联网小额贷款、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互联网理财、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及海外板块等业务。应该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有什么问题可以问问客服。 小米金融买车险可靠吗??3600的保险给我优惠后价格是1570多元,我感觉不可靠 如果对车险不了解,建议找保险代理人购买车险。有代理人服务和没有代理人服务,车险缴费都是一样的,但一旦出险,有人指导理赔报案和没有人提供理赔指导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小米保险是个大骗子? 小米保险是个大骗子?作为一个米粉,对小米还是抱有很大的期待的。
但没想到像小米这样的大平台,竟然也存在这么低级的问题。
小米这样做保险,早晚要出大事的!
销售误导向来是保险中的重灾区,坑了无数的投保人! 真的太令人寒心了! 如果有买过小米的保险或注册过小米金融的朋友,要特别留意一下。 他们最近的电话推销非常多,我们已经收到五六个用户的反馈。 在销售的过程中,不仅推荐不合适的保险产品,而且存在严重的销售误导。 今天发出来给大家提个醒! 也给还没买保险的朋友一个借鉴!
一开始得知小米保险的这件事,是因为我司顾问艾琳老师曾经在小米金融APP上买过一款小米综合意外险。 结果过了没几天,就接到了小米保险业务员的电话。 表面上打着服务升级的旗号,实际是让她去买保险。 他们当时推销的保险产品是弘康人寿的哆啦A保。 电话里业务员说的是: 这份保险重疾赔3次,轻症赔2次。 重疾和轻症都是确诊即赔,并且只要有二级及以上医院的确诊证明还可以先行赔付。 而且还提到这份保险不仅能保障,还能养老。 听起来是不是还挺好的? 看到这段话,我们自然而然的会理解为只要我得了病,就能拿到钱。 而且得重疾我还能拿3次。 以后老了也能把钱取出来养老。 保障养老两不误,生活美滋滋。 没毛病吧! 但是很可惜,如果你真的买了这款产品,恐怕哭都没处哭。 因为业务员说的这段话完全就是错误的! 首先,哆啦A保这款产品本身并不合适 跟大家说一下,哆啦A保它是2018年的一款网红保险。 放在两年之前,这款产品确实有优势。 作为多次赔付重疾险,疾病覆盖的很全面,而且价格也比同类产品便宜。 但如果把这款产品放在今天的眼光来看,却存在很大问题。 一方面,它的重疾分组不合理。
这种多次赔付并且分组的重疾险,每一组疾病是只能理赔一次的。 而它把重疾中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和重大器官移植术分在了同一组。 也就是说如果得了恶性肿瘤,将来又不幸需要进行重大器官移植术。 哪怕哆啦A保是一款多次赔付重疾险,但也只能赔一次。 完全失去了多次赔付的意义。
另一方面,业务员在电话中全程没有提到保费的事情。 但哆啦A保这款产品,它是必须要捆绑终身寿险的,这样整体的保费就会比较贵。 30岁的男性,50万保额买到终身,每年的保费要八九千。 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这个负担不算小。 假设三口之家都配置保险的话,那整个家庭的保费至少2万以上。 这么贵的保费预算,它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而且,从小米保险的公众号上可以看到,哆啦A保竟然还是小米保险的主推产品。 市面上的好产品这么多,为什么就把一款2018年的产品,并且不适合大多数人的保险作为自家的主推产品呢? 我实在是不能理解小米的做法。 难道是让投保人闭着眼睛瞎买吗?
如果产品不好,还可以说是公司的战略问题。
那卖保险只知道背话术,误导销售,才真正说明了业务员的不专业。 在小米保险业务员的那段话中,存在两个非常严重的销售误导。 误导一:重疾和轻症都是确诊即赔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听过“重疾险确诊即赔”这样的言论。 很多代理人为了图省事,会跟客户这样宣传,但这种说法是非常不严谨的。 比如脑中风后遗症,合同中约定:必须确诊180天,仍遗留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功能障碍。
试想一下,我买保险之前业务员跟我说,重疾和轻症确诊即赔。 结果真的不幸确诊脑中风,我兴冲冲的去要钱,保险公司让我再等六个月? 我这焦急难忍的心呀! 实际上,在国家规定的25种法定重疾中,只有3种是确诊即赔的。
分别是恶性肿瘤、严重三度烧伤和多个肢体缺失。 而还有6种疾病,要求必须进行特定的手术。 比如冠状动脉搭桥术、重大器官移植术等。 另外的22种,则必须达到约定的状态。 比如脑中风后遗症、瘫痪、严重阿尔兹海默病等等。 这么基础的保险知识,竟然还有业务员是不知道的。 保险科普,看来不仅仅要投保人需要,某些从业者更需要。 误导二:既能保障,又能养老 听着很美好对不对? 一份保单,从生管到死。 要是真有这样的保险,恐怕保险公司早就赔穿了! 长期重疾险都有现金价值,现金价值可以通过退保拿回来养老,这句话是没错的。 但是有一个条件可千万别忽略了。 那就是你从来没有发生过重疾理赔。
一旦重疾理赔过一次,你的现金价值就归零了,身故也不能再赔了。 何来的养老? 即使你真的没有得过重疾,如果把现金价值取出来,就相当于进行了退保,保障就失效了。 那谁会在年龄越大,越容易生病的时候,把保障给终止了呢? 再往后退一步,假设真的就想拿养老金,那退保能拿回的钱也不是业务员所说的50万保额。 终身重疾险的现金价值虽然是不断上涨的,但是现金价值涨到50万,是你要活到105岁的时候。 而如果你在投保的前20-30年退保,大概率还是会有损失的。 我不知道小米是如何去培训和考核业务员的。 但是一个能够做到世界500强的公司,却在保险这样关乎用户一辈子的事情上,如此的不严谨、不专业。 真的挺让人难过的。
事实上,这样的销售误导在保险行业中并不是特例。 随便拿一两条出来就能说一天。 我们之前也写过很多的文章去分析,去辟谣。
保瓶儿:骗了上亿人的保险谣言,到今天还有人上当!
他们利用用户对保险的不了解,去散布谣言、利用恐慌进行营销,让人防不胜防。 但最终伤害的,却是真真实实的投保人和整个保险行业。 等用户反应过来,发现被销售误导的时候,往往已经过了犹豫期,此时退保会损失惨重。 哪怕知道真相,也只能打碎牙和血吞,然后告诉亲戚朋友保险是骗人的。 销售误导的可恨之处在于,它给了用户不合理的期待。 就像是我去买一个老年机,销售员却告诉我,可以上网,可以玩游戏,可以刷视频。 结果回家一看啥都不能干,就只能打个电话。 那我能不生气吗? 如果你一开始告诉我,它只是个打电话的工具,我未必不会买。 可是偏偏却有很多人选择把它描绘成一个与事实完全不符的假象。 其实,刀本无错,错的是持刀伤人者! 保险亦是如此,可恨的从来不是产品,而是销售人员明知故犯,一次又一次的销售误导! 诚心的希望这种现象能够少些,再少些。 每一个保险人都能凭借自己的专业和负责,用自己挣得一席之地。 更多的投保人选到需要和适合的保障。 期待保险行业能洗去一身骂名,坦坦荡荡的做勇敢的自己。 成为真正帮我们转移风险的工具。 小米金融贷款可靠吗?
小米金融贷款可靠。 小米2015年就已涉足互联网金融业务,而近年来,雷军更是表示互联网金融为公司五大核心战略之一。对于第三方支付市场,小米早已垂涎多时。 可目前,互联网金融格局中小米并没能展现出优势。2016年第四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统计中,支付宝占比54.1%,财付通占比37.02%,剩下不到10%的市场由百度钱包、壹钱包等多方占据,小米要想杀出来,仍是十分艰难。 此外,小米是以手机制造发家的公司,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小米可以说是个“新手”。对于贷款业务中的征信问题、风险问题和资金监控问题,小米要学的东西可能比手机研发要更难。 更关键一点在于,相比于支付宝和财付通,小米的风险规避能力和资金监管能力都是薄弱的,因为支付宝和财付通可以将借贷出的资金限于自己平台内消费,如“花呗”、“白条”,而小米贷款仅靠短期用户行为信息的分析,对违约情况难以有效监控。 在小米贷款大受欢迎的另一面,有许多小米手机用户却难以获得贷款额度,更有贷款额度突然变0的情况出现。 小米贷款承诺的“向1.5亿小米手机用户提供纯信用贷款”,成了一些“米粉”的空头支票。小米贷款APP的正式上线,让小米在APP贷款从0变为1,但要从1变为100,需要不断的时间检验和缺陷完善,小米要走的路还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