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金融风暴雷曼犯了什么错误?可以避免吗 先说一句,比较长,仔细看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大约从10年 前开始,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牛贷款公司吧!”
“首付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阿牛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公司的董事长——阿牛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于是阿牛找到美国经济界的带头大哥——投行。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主儿(美林、高盛、摩根),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鼓捣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里面骗吃骗喝的主儿,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风险没?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搞吧!于是经济学家、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老三样评估之后,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CDO(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CDO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6,属于中等偏高。于是投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CDO两个部分,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4和8,总风险不变,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行三寸不烂“金”舌,当然卖了个满堂彩!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8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
于是投行找到了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又是什么人,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小意思!于是凭借着老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CDO债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1.5%;普通CDO利率可能达到12%,所以光靠利息差对冲基金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01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这样一来就如同阿牛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款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牛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行,到各个银行,到对冲基金人人都赚钱,但是投行却不太高兴了!当初是觉得普通CDO风险太高,才扔给对冲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一个劲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于是投行也开始买入对冲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这就好像“老黑”家里有馊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本来打算毒它一把,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老黑”这下可蒙了,难道馊了的饭菜营养更好,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对冲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手里有1块钱,就能想办法借10块钱来玩的土匪啊,现在拿着抢手的CDO还能老实?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CDO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10倍的贷款,然后继续追着投行买普通CDO。嘿,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CDO都归我们的!!!投行心里那个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对冲基金之外,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CDS (注: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交换)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不是都觉得原来的CDO风险高吗,那我投保好了,每年从CDO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金,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CDO这么赚钱,1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干了!
对冲基金想,不错啊,已经赚了几年了,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干了!
于是再次皆大欢喜,CDS也卖火了!但是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聪明”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CDS的创新产品!我们假设CDS已经为我们带来了50亿元的收益,现在我新发行一个“三毛”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CDS的,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50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50亿元垫付,只有这50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发规模500亿元。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1元面值买入的基金,亏到0.90元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评级机构看到这个天才设想,简直是毫不犹豫:给予AAA评级!
结果这个“三毛”可卖疯了,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虽然首发规模是原定的500亿元,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但是保证金50亿元却没有变。如果现有规模5000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低于0.99元时,你不会亏钱了。
当时间走到了2006年年底,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然后阿牛贷款公司倒闭,对冲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对冲基金的各大投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花呗回款收银台如阿牛/趣易花/胖蚂蚁/水球/光有米,怎么取消再重新注册? 你说的这些软件都是一家公司的,俗话说的好只有对比一下才知道哪个是真的好,所以他们就想到了这招,换汤不换药 推荐几本好看的小说呗 @现代文:微微一笑很倾城、何以笙箫默、岁月是朵两生花、杏花春雨、黑色高跟鞋等 @盗墓类:《盗墓笔记》绝对经典,更胜于鬼吹灯。。。《黄河鬼棺》、《大漠苍狼》、《下南洋》。。都是南派三叔的作品,都很好看。。。 @穿越类:这就很多了,我看的数量自己都数不过来了。。。我就说几个吧。《歌尽桃花》、桩桩的《永夜》、《小女花不弃》、远月的《血嫁》(这个不是穿越的哦,但绝对好看)、《狼笑》、《御风》。。。 @耽美类:天籁纸鸢的《花容天下》及其续集、《天神右翼》、卫风的《戏梦》、狂言千笑的《斜阳若影》等 商户如何开通花呗分期?
卖家中心
深圳花呗当面交易的有没有?额度一万。 阿牛花呗还是挺实在的。 微 信 1O48619413 为什么你和老朋友会渐行渐远?
1 鲁迅的《故乡》中有一个片段,讲他回老家前满怀期待想和几十年不见的发小闰土好好叙叙旧,聊聊当年一起捉麻雀打猹的傻逼时光。 不料真当二人重逢时,闰土却叫了声: “老爷” 这令鲁迅猝不及防,也让他感叹,自己和这位发小之间已隔了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初中学这篇课文时我涉世未深,还不信邪的想,长大后我和阿牛一定不会有这种隔阂。 阿牛是我的发小,他妈妈和我妈是同事,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 第一次见面,我俩不过六七岁光景,那天他来我家做客,两个孩子还要母亲牵着手,却无须介绍就眉来眼去了。 随后两位母亲开始聊家常,任我们自由玩耍。 我和阿牛,正如鲁迅和闰土那样,不到半天就熟了,我们一起打游戏机,开四驱车,吃完晚饭分开时还依依惜别,说了不下十次拜拜。 小孩子熟起来比大人要快得多,因为彼此都没有戒心。 其实那天我们为了抢玩具车还打起来了,不过打完没几分钟便和好如初,因为此事,两位妈妈直到分开时还有点尴尬,却不知这早被两个孩子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人们老说,成熟点,别记仇,其实最不记仇的正是小孩,打闹完就完了,记仇的都是大人。 之后阿牛每周都来我家,我们一天天长高,玩具也从四驱车游戏机变成了电脑和金庸小说。 后来我出国读大学了,他高考没考好,去东北念了个二本。 初到国外,我和所有留学生一样很不适应,从饮食到文化都与当地格格不入,宛如一只刚刚被挑走的宠物狗那样惊慌失措。 那段日子阿牛成了我的一米阳光,我们几乎每天都通越洋电话,我吐槽几句英国的黑暗料理,他说一下东北彪悍的民风,然后再一起聊聊儿时的欢乐时光。 后来他渐渐习惯了东北的铁锅炖一切,还交了不少东北朋友,我也适应了留学生活,渐渐有了自己的圈子,电话通的就少了。 2 毕业后我去新加坡做金融,他当了公务员。 记得刚到新加坡时,我和几个新来的同事一起找房子,有个美国同事被中介忽悠了,租了套月租4000新币(约20000人民币)的海景房,那中介忽悠完他还想忽悠我也租海景房,我这才明白原来忽悠这件事是无国界的,然后心想滚你妈的,自己去网上找到了一间月租3000新币的房子。 这令那位花了冤枉钱的美国同事懊恼不已,我们一起吃午饭时他吐槽了半天黑中介,我却得了便宜还卖乖,说我租的房子不但便宜,带健身房游泳池,离公司也比他近一半的路程,他哭笑不得的抓起酒杯一饮而尽: “算了,我还是好好欣赏海景吧。” 吃完饭我意犹未尽,想和远在北京的阿牛也分享下喜悦,就拨通了他的电话。 他:“想你想太久。” 我:“等你泪会流。”(我俩打电话的切口) 他:“怎么了,有新闻吗?” 我:“刚租了个房子,月租才3000新币,太他妈便宜了。” 他:“3000新币,那是多少?” 我:“大概?一万五人民币吧。” 他:“我操!这么贵啊!” 他语气明显有点不爽,我急忙把话题扯开,和他聊了些别的。 挂了电话我才幡然醒悟自己情商太低。 一万五只是我工资一部分,却是他当时月薪的三倍,我口中的“占便宜”在阿牛听来都成了赤裸裸的炫耀。 我猛然发现,关于工作、关于新加坡、关于现在生活的一切,我与认识不到一个月的美国同事反而比一起长大的阿牛要有聊的多。 那一刻,我第一次觉得和他有了层薄薄的障壁。 3 我在新加坡干了一年就回北京了,来到金融街上班,阿牛在牛街工作,离我不过五分钟车程。 我俩都很高兴,我说这下能天天找他去涮羊肉了。 阿牛结婚很早,当时已有孩子了。 回北京第二天我就约他在牛街聚宝源吃饭,他提前拿了号,到了饭点我们直接大摇大摆走进了门,我看着门口人山人海的长龙,不禁有种被钦点的感觉。 但真当坐下来,我和阿牛却不知从何聊起了。 他给我看了孩子最近的照片,又讲了不少育儿心得,但瞧我听的意兴阑珊就没往下讲。 我也试着和他聊了聊金融股票市场,却把他讲的眼神迷茫,云里雾里。 这时火锅和羊肉终于上来了,我们都松了口气,因为总算不用尬聊了。 闷头吃了许久,阿牛突然讲: “我还是觉得肥牛火锅好吃。” 肥牛火锅是我们小时候北京最火的火锅,现在已灭绝了。 我一听肥牛就来了精神,丢下筷子上的羊肉连连点头。 随后我们从肥牛聊起,聊到童年没有雾霾的北京冬天,我们放寒假一起做寒假作业,一起抄答案,抄完之后一起去电影院看的《哈利波特》? 我们一路侃的吐沫横飞容光焕发,侃的隔壁桌都频频侧目,眼神像是怀疑我们火锅里是不是放兴奋剂了。 吃完饭我和阿牛满面红光的走出饭店,像第一次见面时那样依依惜别。 路上我却渐渐有点失落,因为我意识到,能提起我和他兴致的话题只剩下叙旧了。 后来我们又约了两次饭,过程也大抵相同,都是聊天陷入僵局后把童年往事搬来救场。 但那些老梗经过反复咀嚼,也终于味同嚼蜡了。 我又一次发觉,现在生活中的一切,我都和同事们更有得聊。 我也终于向鲁迅先生认输,没再约过阿牛吃火锅。 人生大抵如此,新人不断的来,旧人不断远去,老朋友远离你生活后,与你的交集便越来越少,最终就和你渐行渐远了。 而新人也终会变成旧人,我离开金融街后,与那些同事也如与阿牛一样,交情渐渐淡化成了除夕夜的一条祝福短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