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答案都在怼题主,虽然我也觉得题主这样做真是有点儿没溜了,但是我还是想来帮题主想一想办法,看怎么样才能还上钱。
Excel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功能,可以直接编制个人预算表,不需要任何财务知识,只要把你的收入和支出输入,就能看出你每个月的财务状况。我就用这个非常简单的工具来替答主算算账。 假定题主除了10万卡债以外不再新借别的贷款或新办信用卡,再假定题主准备一年后还清卡债后结婚,再再假定题主办理信用卡账单分期(手续费率按浦发银行信用卡标准年化8.88%计算),那么每个月信用卡还款额大约是9066.67。按照我自己的经验加上题主的日常开销,题主现在的每月财务状况是这样的:
看到没?一个巨大的窟窿,¥-8837。也就是说,答主每个月缺的钱是这么多。 从每个月的支出来看,房租是大头。按照题主的表述,我猜想题主是在一个远离家乡的一、二线城市工作,并且没有购买房产等可以保值或者升值的固定资产。那么我的生活经验就完全适用了,房租按照1/3工资计算,这是一般我们找房子时的最高房租线,否则每个月生活太艰难了。这样算来房租就是1000元,是除去还信用卡以外的支出大头。电费水费每个月是必须的,尤其是女孩子什么吹风机啊空调啊之类的电器用得多,水也用得比较多。就按照电费50、水费20来算。 手机费呢,现在wifi和4G十分普及,手机套餐100元每月的那档就足够用了。日用杂货对女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懂就不展开了。娱乐也是需要的呀,打王者农药要充钱,偶尔看看电影喝喝咖啡买买书,就算收着来,200元每月。美妆护肤服装鞋包对于今天的女孩子是必需品,每月留500预算(不过我猜想题主每个月用于这上面的花销肯定更大,要不然不可能欠这么多卡债)。交通费按照北京地铁天通苑到国贸的价格算(毕竟1000的房租差不多也就是那边条件好点的合租房),留点余量,一天大约15元左右;再加上有时候加班或者出去玩打车的费用,就算500吧。另外,杂项包括了吃零食和其他应急用钱的地方,个人觉得3000元工资的工作单位至少也得提供餐食吧,否则实在是太剥削劳动人民了。如果这3000元工资不包饭,我觉得迫于生计题主也不会去欠这么多卡债;另外我强烈认为题主可能在体制内工作(比如,工作比较安逸舒适且攀比风比较盛行,否则不可能拿着3000工资去欠这么多卡债。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窟窿怎么补。无非两个手段,一是开源,二是截流。开源就是四处去筹钱,截流就是控制自己的支出。从题主的表述上看,题主比较独立,既没有和家里说也没有和男友说,估计更不可能和朋友说,想要自己一个人把钱还上。要提醒题主的是,这时候千万不要再去办信用卡或者借新贷款了,这样做无非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只能把窟窿越捅越大,最终成为债务的奴隶(其实题主现在已经是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如我画出的红圈所示,房租(包含水电费,我忘了画了)、日用、娱乐、美妆护肤服装鞋包和交通费是可以在截流上面做文章的。如果题主有觉悟说无论如何12个月以内必须把卡债还清,那么你就得做好生活水平大幅降低的心理准备——你要牢记一点,你手上只有每个月3000的收入,而没有其他任何资产,简而言之,你是个无产阶级! 在这里说两句题外话,有时候一些年轻朋友总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我走进写字楼,在办公室里体面地做脑力工作,就已经不是无产阶级了。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无产阶级就是工人农民,是栉风沐雨的体力工作者,在整个90年代到21世纪初,所有人都在做的一件事就是逃离无产阶级的身份。考大学、留在大城市工作,被很多人认为是脱离无产阶级、迈入中产阶级的最快路径。殊不知,虽然“无产阶级(Proletarius)”的拉丁文本意指的是古罗马最底层的社会阶层,但是在马克思将这个词汇引入经济学说及社会学说之后,这个词语就已经是泛指“不拥有生产工具的工人阶级”。请注意,无产阶级概念的核心在于“不拥有生产工具”,而绝非“工人阶级”(或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后加进来的“农民阶级”)。 很多人对于“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误解就来源于此,以为自己不做工人、农民就不是无产阶级了。但事实上,没有生产工具的你,和以前我们所熟知的工人、农民一样,都是无产阶级。因为你不拥有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是什么?是可以为该行业带来收益的、不可替代的一种工具。打个比方,在金融行业,生产工具就是资本。一个前端员工,拥有资本吗?没有。所以你只是一个金融民工,是一个无产阶级。再打个比方,电影电视剧行业,生产工具就是对项目的话语权。我是一个编剧,我有话语权吗?没有。所以我只是一个影视民工,是一个无产阶级。再来个比方,互联网行业,生产工具是什么?是码农。所以码农本身就是一个工具,你把自己用好了能成为资本家,但你被别人所用的话,就和当年夏衍笔下的包身工没啥区别。 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努力成为我们所期望成为的中产阶级、资产阶级?方法有很多。尽力获得生产工具,参与变革,联姻或者其他……但绝不可能通过买买买来成为中产阶级。并不是说一件“杨幂同款”就能让你变成杨幂了,和真正的中产阶级一样消费只能让你自己觉得自己是中产阶级,而不可能让你的实际社会角色发生根本的改变。因为你缺乏根本的东西——资产,或曰生产工具。所以,最简单的成为中产的路径就是买房,但问题是买房会极大地限制自己的流动性,占压过多流动资金。不过人各有志,无论买不买房,是否追求中产阶级甚至资产阶级的消费水准,我们都应该尊重彼此的选择。 其实,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没什么不好的。无产阶级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也是最有凝聚力的。马克思早就说过,无产阶级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但却将得到整个世界。相比遇事畏手畏脚的中产阶级和只为自身利益考虑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抗风险能力是很足的。反正输了也就这样,赢了反而赚,你说谁更有动力拼搏奋斗? 好了,继续回到题主的问题。既然我们的题主实际上是一个无产阶级,那么就得把以前不合理的高消费的水平降低。但是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俗话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吃过人均500的日料以后可能会觉得回转寿司不堪入口;出门就打车习惯了以后会觉得地铁只会让人失去尊严;坐过公务舱头等舱以后可能会觉得经济舱简直是沙丁鱼罐头;住过五星级超五星级酒店以后可能会觉得哪怕是高端快捷酒店都和打地铺没有什么区别。是的,是这样的,好生活之所以贵就是因为它好,简朴生活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它简朴。但题主必须记得,你现在没有钱维持好生活了,你的第一目标是干干净净、一身清爽地和男友结婚不是吗?所以现在第一要务就是抑制消费,尽量把所有收入都投入到还债当中去。 如果题主想通了,把所有高消费都砍掉,每个月不吃不喝,纯还债,我们看到题主的财务状况是这样的:
还差6067元。 题主,看到没有,你面临的形势太严峻了,即使你每个月不吃不喝,一分钱不花,你还缺6067元。 那么,这6067元哪里来? 不知道题主是否有什么核心技能,能通过各种渠道给自己赚来点外快。比如有人会业余写专栏,每个月几千块万把块收入;有人会接私活,有些行业一个私活几万甚至几十万上下。还有人上快手开直播,做得好的一个晚上好几万入账,但大部分人费劲巴拉直播一晚上也就收到十几块钱打赏。而我猜想,如果题主真的有能赚钱的核心技能,题主肯定早就用了,何至于到今天这步田地呢? 所以,抱歉,题主,我只能认为,你不具备能够赚外快的核心技能。除了工资没有其他收入,你一个人根本扛不住这么大的债务。 我还是要劝题主,你不能继续向家人、向男友隐瞒自己的债务状况了。如果没有外人的帮助,你是永远还不完这么大的债务的。 其实题主并不是孤立样本。现在像题主这样收入不高却欠了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卡债的年轻人太多了,在大家的身边比比皆是。在朋友圈、微博、知乎或者一些其他消费型社交平台上,在一个又一个光鲜亮丽的logo和tag背后,你并不知道他们究竟是真的家庭环境优渥,还是像题主这样拼了命去刷卡刷出来的表面文章。近年来所谓阶级理论和消费主义的言论甚嚣尘上,和这一代年轻人小时候所受到的艰苦奋斗的教育截然不同。人都是有欲望的,而被压抑的欲望一旦释放,将会迎来更加严重的反弹。很多欠一堆卡债的年轻人(女孩居多),并不是因为家教不严或者家境太差,而恰恰是因为家教太严而家境不算差却也不算好。读书的时候自己想买漂亮衣服,想买护肤品化妆品打扮自己,却总被家长严厉呵斥(我高中甚至有同学因为攒零花钱买了一条花裙子回家而被公务员父亲打了一顿),而家长也为了培养孩子朴素的生活而严格控制生活费的发放。然而人对于美、对于好生活的渴望总是不会磨灭的,一旦自己有了可支配的收入,这些愿望就会如泄洪一般地发泄出来,再加上那些精通市场营销的人们一引导,很多人认为自己购买了某种商品之后就能够成为自己想要的、或是宣传中所描述的样子,因而自然而然地迷上了消费主义。 我们时常笑称steam、猫和维他柠檬茶是新型毒品,其实消费主义也是一种新型毒品。它拥有毒品所拥有的一切元素:吸食后产生非理性行为,给人带来欣快感,上瘾容易,花费极高,戒断极难。如果一个人的资本足够雄厚,消费主义不过是他的一个消遣;而如果一个人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本,消费主义甚至可以让其家破人亡(正如本题之下有答主提到的)。题主现在的情况只不过是早期成瘾症状,还有些欠了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更大数额的消费主义成瘾中晚期的状况更惨。正如要彻底阶段毒品必须借助外力强制一样,题主要脱离困境,必须要靠别人帮你。 说实话,会无条件地帮你的人,并不是银行或者小贷公司,而是你的父母。当然,你在和父母说了自己的情况后,父母自然会批评、会抱怨,但你想想,这些批评和抱怨,难道不是你应当承受的吗?你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错误地定位了自己的阶级,自己明明没有能力,却想要去看齐中产阶级、资产阶级的高消费,以至于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挨顿骂甚至挨顿打都是你应得的。但是,只要是正常的父母,绝对不会对自己孩子的困境视而不见,一定会主动伸出援手。如果父母能够一口气帮你把卡债全清了那就最好,如果父母条件也有限,那就每月和你一起还信用卡,比如父母出6500你出3000,12个月就能还清。 剩下来的生活消费怎么办呢?题主可以去找男朋友。我猜测题主的男朋友应该是不怎么消费的,或者说对财务的把控力非常强,所以题主才不敢跟他说,因为怕男朋友不理解或者责骂自己甚至分手。但是,题主既然和男朋友都到了要结婚的地步了,有些该说的事还是要说。和男朋友一起生活,可以省掉房租、伙食费、娱乐费、一些交通费,还能稍许满足一下自己买买买的欲望,并且能提前预习婚姻的内容。对于题主来说,这也都是必要的。并且,这样子能够让男友监督你的消费,让你逐渐脱离不断刷卡、不断欠债的漩涡。说实在的,两个人在一起,不仅三观要和,消费观也要和,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成天花钱如流水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生活一辈子,这不是成家,而是败家。 那么这样算起来,题主的每月收入支出就变成了:
看到没,在这一年当中,每个月居然还能存下一点点钱!!!是不是觉得轻松好多了!!!! 等到一年以后,债务还完,题主请把所有信用卡全部销户。你是病过的人,治病就得把病灶全部祛除,信用卡就是最重要的病灶。没有信用卡,你看着那些时尚美妆精致生活的公众号流口水也是白搭,因为你没钱再去追求这些本就不应该属于你的空中楼阁了。慢慢地你就会习惯踏踏实实地过好眼前的日子,攒攒钱,几个月或者一年犒劳自己一下买个好一点的东西,比现在睁开眼睛就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美好多了。 销掉所有信用卡以后,你的每月财务状况将会是这样:
当娱乐和买买买不再是每个月的硬性花销,你每个月能存下近1500元。用这些存款去买的东西、过的生活,每一分都是你的,而不再是银行和消费主义给你吹起来的一戳就破的泡泡。你将会更开心、更踏实、更努力地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奋斗,因为到那时候,我想你应该已经知道了生活的艰辛和财富的来之不易,也会成为一个更成熟的人吧。 最后,我想要告诫所有初入职场、刚刚拿到信用卡或者办了互联网金融借款的年轻朋友,千万不要认为你的信用卡额度和贷款额度是你的资产。这些都是要还的,是你的负债。巧妙使用信用卡和贷款额度将会让你有更大的资金灵活性,但是如果你缺乏自制力、财务基础知识和对自己的正确认识,那我还是建议你们尽量少用这些事物。记住一句话:金融机构永远不做赔本的买卖,你永远也算不过金融机构。套用《半泽直树》里面对银行的评价,“银行从来都是晴天借伞、雨天收伞”,金融机构的借贷产品永远只会是锦上添花,而不可能雪中送炭。你资金足够,刷卡买个包包开心开心是好的;但你若手里没钱,以为刷卡买来的这个包真能把你提升到中产阶级甚至资产阶级,这就是痴人说梦。等到你用亲身经历去悟到这些道理的时候,大概率是为时已晚了。 理性一点,自律一点,诚恳一点,你会过得更好。
———————我是复古卡啦OK碎碎念分界线——————— 可能大家小时候在幼儿园都学过一首儿歌《劳动最光荣》,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2年的动画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曲。这首歌是这么唱的: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青青的叶儿红红的花,小蝴蝶贪玩耍,不爱劳动不学习,我们大家不学他。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只有劳动最光荣。” 不要觉得这就是首老土过时的歌曲,这首歌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劳动很累、很辛苦,但是只有劳动得来的东西才是手拿板攥的自己的东西。 无论是信用卡额度,还是网络小贷,那都是你的负债,说白了都是别人的钱,说专业点是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资产。而你自己的能够成为自己根基的资产,只有你的工资和其他收入,以及你购买的东西。现在我们用自己的收入所购买的很多商品,除了房产,大部分是折旧速率极高的消耗品(比如服装鞋包)、或者变现困难的奢侈品(比如首饰、装饰品等),以及纯消费品(食品、服务、日用化妆品等)。这些商品在到了我们手上以后,其价值迅速消减,意味着你的资产迅速贬值。如果不去劳动赚钱,没有新增的收入,那么我们手中的资产只会不断下降,也攒不起来钱。很多年轻人都希望成为中产阶级甚至资产阶级,可连钱都攒不起来,拿什么去获得生产资料、成为你想要的阶级? 更别提不断地刷信用卡、借小额贷款了。这些都是你的负债,是要你拿自己的资产去填的。如果刷卡、贷款买来的都是些消耗品、消费品、奢侈品,其折旧速率之快根本赶不上负债增长的速度。这比只有一堆不断折旧的消费品在手上还要可怕,因为信用卡欠款和小额贷款一时间还不上只能分期,而分期都是有手续费和利息的,且是复利计算(也就是俗称的利滚利),债务黑洞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可怕的。 被利滚利逼死的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杨白劳。在旧社会的中国乡间,地主往往会在播种时放贷来让佃农借钱买种子播种,而在收成时收回贷款,佃农可以用收成抵债。这种“青苗贷”,利息非常高,按天计息,利滚利计算,也就是说你前一天的利息会变成下一天的本金。到了收贷时,需要还的贷款将会比原来的贷款数额要高很多,甚至是好几倍。如此这般,佃农几乎所有收成都会被用于还贷,而遇到荒年,甚至可能还不上钱,被迫拿家中儿女抵债。《白毛女》在解放战争期间堪称统战利器,大量解放军战士、贫民和战俘在看了这部戏剧以后产生极大共鸣,甚至出现了小战士要开枪打死黄世仁表演者陈强的故事。为什么他们会有共鸣?因为这种情况在中国乡间太普遍了,几乎每个人都有被这种利滚利贷款逼死的亲戚朋友。 数十年之后,我心情复杂地看到,被债务逼得走投无路的杨白劳又大量出现了。只不过现在新社会都是文明要债,不会出现逼人卖儿卖女的情况,但是还债还到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故事不在少数。当然现在不是对劳动人民敲骨吸髓的旧社会了,那种吃人的“青苗贷”也不再会出现,但是各种消费主义的诱惑与煽动,又何尝不是逼人去借债?旧社会穷人一贫如洗,没钱买种子播种,只能靠向地主借钱去种地糊口。但是今天,不买消费品、奢侈品,并不会死,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基本的生活是可以保障的,好好规划还能存点钱来满足一下自己内心的小欲望。然而明明没有实力,还要去横加杠杆来买买买,这真的是在把自己往死路上推。 下一次再被各种时尚美妆、精致生活的公众号诱惑的时候,请记住,要是读了他们的“秘笈”,跟着他们买买买就能让自己跨入上流社会,那这些作者早就是上流人士了,何苦还要苦哈哈地写公号?更何况,人家想买一个包,写几篇公号就有了,人家用的是自己的收入去消费。而你呢?你是在借黄世仁的钱去买包,到最后也只能是杨白劳了。 唉,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啊~
最后的最后,我不指望题主能听进去多少,看到这个回答的朋友如果能够有所思,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