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收到公安局一封信说孩子有网贷?
看看信有公安局的盖章,联系地址等 。 如果都有,看起来正规,那打电话110或者114转 你当地公安局问问备案记录。 (别打信封上的电话,那可能是假的故意留的) 问问你自己孩子到底有没网贷,年轻人犯错,要好好教育。
如何控制孩子贷不了网贷,太坑人了? 这个好像没有办法哦 只有是满了18岁 个人凭借自己的身份证就可以了。 网贷没还对以后孩子老婆有什么影响 影响特别大, 怎么查询孩子是否网贷 想要孩子是否有的话,需要个渠道进行查询。 1、查询央信。 带着孩子与孩身件前往当地的央行网点自助打印征信报告。 征信报告中会显示出用户过去5年的借贷平台,借贷金额,借贷期限,负面信息等数据内容。 2、查询百行征信,百行征信就是央行征信在民间的征信机构,查询起来数据全面且更为简单。 只需要打开微信,搜索:知晓查。点击查询,输入信息即可查询到自己的百行征信数据,该数据源自全国2000多家网贷平台和银联中心,用户可以查询到自身的大数据与信用情况,可以获取各类指标,查询到自己的个人信用情况,网黑指数分,黑名单情况,网贷申请记录,申请平台类型,是否逾期,逾期金额,信用卡与网贷授信预估额度等重要数据信息等。
相比央行的个人征信报告,个人信用记录的氛围更加广泛,出具的机构也更加多元,像知晓查、芝麻信用分等,都属于个人信用记录的一部分,整体而言更类似于网上说的大数据征信,是传统个人征信报告的有益补充。
目前,国家正在构建一张全方位无死角的“信用大网”,联通社会,信息共享,无论是征信报告还是个人信用记录,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自己的信用,对每个人来说,信用才是最大的资产与财富。 90后超一半网贷,超前消费真的好吗? 
花钱变成了数字的“加减法”
2018年底,“账单式小康”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在现实生活中,明明穷到举艰,但却在账单上活出了月薪万元的风采。同时,明明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没有多少,很难支撑自己“奢侈”的生活,但就是忍不住想要“剁手”。
大约有90%的90后在消费时都会选择不用自己的钱,而是用马爸爸给的钱,但每个月定期的“催缴单”是一个难以填满的坑,工资在自己的兜里没焐热,就要揣进别人的兜里了。虽然刚开始花马爸爸的钱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点犹豫,毕竟这是一种穷的表现,但现在已经对这种消费方式习以为常了,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之前买个稍微贵一点的东西都会犹豫再三,但现在只要自己喜欢,不管多少钱都会“拔草”。

消费方式、消费观念转变的背后,其实就是之前花的钱是真实存在的纸币,而超前消费花的不是自己的真实的钱,只不过是数字的涨涨落落而已。大多数人都是在这种虚幻的“富有”的助长下,消费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强。
即使自己的心里都清楚,但依旧改不了现状,因为各有各的理由。超前消费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可以避免向亲朋好友借钱的尴尬、通过超前消费的方式可以攒钱等等都是理由。但大多数人都对“超前消费”表现出了较高的依赖性,甚至出现了“自救式消费”、“账单式脱贫”等等类似的调侃。
据《2018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大学生日常可支配的金额为1405元/月,其中非必要的支出占据一半,主要用于个人社交、零食饮料、服装帽饰及护肤彩妆等。

年轻人忙着让自己的皮囊变得更好看,不断刷新自己的消费观念的同时,按时履约的能力却在下滑。腾讯发布的年度账单显示,只有61%的用户有按时还款的习惯。
还款能力降低必然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每天一睁眼就是几万、几十万的债务,为了还款想尽办法,有时候还会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虽然信用卡借此还彼确实是有机可乘的,但最终只有10%的人能从中获得利益,所以到最后都是要还上的。
甜蜜背后,不尽然都是糖果
表面上既有了超前消费的诉求,又有了超前消费的保障平台,还有一些推广渠道,看似是打开了一个前景广阔的消费市场,但背后隐藏的却是消费者的“畸形消费”。

网上消费平台数量繁多,有些平台的宣传效果存在夸大、虚假等情况,而年轻人正处于一个相对不稳定的人生阶段,一些不良商家利用心理诱导消费者形成不正确的、不健康的消费 90后护士为了精致生活,月花数万而欠下几十万网贷,你是他的父母你怎么办? 如果我是她的父母,我肯定不管她了,这是她自己欠的债,那也应该她自己还。 网贷已经逾期了,将来会影响孩子上学嘛 网贷已经逾期了,将来会影响孩子上学嘛
关键是逾期多久,也有个时间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