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出了花呗付款,项功能之后,很多人的消费观都被带偏特别是年的消费观,花呗他属于一个超前的消费方式,它可以花到我们之前没有赚到到的经济,就比如说,现在我们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一个东西。但是现在以我们的经济条件来说,
没有经济能力去买这个东西,但是突然花呗来了,花呗可以帮我们预付这部分的钱,去购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就算下个月还不上的话,还有分期,很多年轻人都是依赖花呗的这个功能,从而使自己的消费观变得扭曲了,这种消费方式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也可以带动群众了一个消费观念,是很多的商家都能够有生意可做,很多人都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用再等待或者是错失机会,但是这种消费方式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很多年轻人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去偿还多大的债务,总是只顾得去消费,
而不想后果,这就会导致他们的欠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就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以至于最后还不上,其实这种消费方式和现在人的消费观是息息相关的,虽然说花呗很方便,而且得到很多的认可,但是花呗还是对于部分年轻来说是一个不利的,怎么样是合理的使用花被也是当代年轻人的一个热点吧。
2018年对于来说是一个很不平凡间段,在互联网领域,互联网金融平台是暴雷不断,甚至连不少商业银行也都出了事情,据互联网的报道出现暴雷的农商行等中小型商业银行已经超过了四家,这样的情况不得不让人认真考虑整个金融市场的安全问题,然而最近一篇关于蚂蚁花呗的文章也开始火遍网络,《比抖音更狠,它正在摧毁年轻人的未来!》一文在朋友圈不断刷屏,将花呗推上了风口浪尖,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摧毁年轻人的消费观真的要怪花呗吗?
一、正在摧毁年轻人的消费观
去年,花呗发布了《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近 1.7 亿 90 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 4500 万,也就是说平均每 4 个 90 后就有 1 个使用花呗。在购买手机时,76% 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去年,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推出广告《年轻,就是花呗》。视频中的三个年轻人,一个人买了萨克斯,一个四处旅行,一个置办了办公室创业,仿佛印证了广告词“活成我想要的样子”。与之相仿的是,京东白条广告《致憋尿前行的年轻人》告诉你不用再忍耐四次相亲都穿同一件衣服,在机场星巴克吃泡面,和两亿人同一天放假,号召年轻人使用京东白条消费,“愿所有忍耐的年轻人不再错过生活”,“有白条的地方就有更好地生活”。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调查报告》,普通高校的学生支出中,购买衣物仅次于饮食消费,其次是社交娱乐、通讯交通,学习培训则排在最后。去年双11,高校学生消费总额超过30亿,人均1个包裹。在知乎上匿名写下自己深陷网贷泥潭过程的孩子们,无不是把钱花在了电子产品,恋爱开销,衣服鞋子上。此外,数据还显示,中国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能力已达到近20000元,年消费总额达到6000亿,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对于这样一片庞大汹涌的蓝海,足以让各路商家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分一杯羹。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呢?的确,这是一个太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太坏的时代,说这个时代太好,是因为我们比起我们的父辈物质实现了极大的丰富,在当年买块手表都需要凭票购买的时候,而如今大家买台iPhone X也都是信手拈来,然而说这个时代太坏,则是因为我们过多的物质让我们的生活被大量物质化,以至于很多人都把责任归咎到了花呗的头上,说正是花呗催生了这种疯狂的消费观。
二、花呗真的是罪魁祸首吗?
说实在的,花呗作为一款金融产品,如果说中国年轻人的错误消费观都是由花呗造成的,其实感觉是不是有些太抬举花呗了呢?这就像我们孟子说的: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花呗只是一款产品,作为产品来说其并没有任何的是非观念,就像我们不能说刀作为一个工具,那么犯罪的都是刀一样。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理解现在的过度消费现象呢?
其实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先生在其著作《资本论》中曾经有个非常具有先见之明的概念,这就是“商品拜物教”,马克思说: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这些物具有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它控制着商品生产者,支配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为商品生产者崇拜和迷信。
其实,这种疯狂透支的消费观念是由中国经济发展所形成的必然的产物,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中国商品经济非常不发达,大家都处于一个商品短缺的时代,再加上当时大家的收入水平相当低,结果就导致了大家都会有一个节省的观念,省钱成为中国60后、70后心目中的一个主要概念。之后,由于中国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在市场的作用之下大量的生产产品开始被制造出来,中国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这个工业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富余商品,所以80后也就拥有了较好的生存环境,然而由于这个时代大家的收入水平依然不高,所以80后的超前消费意识也不是特别强烈。
等时间到了90后的成长时代之后,问题就出现了不同的变化,由于90后是中国第一批一出生就和互联网相互交织的群体,也是中国几乎没有饿过肚子的群体,这样就导致90后形成了较为普遍的消费观念,这个观念就是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原先这个观念只是在房地产抵押贷款领域出现,但是随着90后所接触的金融产品的日益普及,特别是消费金融产品的日益普及,让这个“圆梦行动”有了产生的基础。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让购物由原先固定时间固定场合的购物方式,变成了全天候24小时的购物,正是购物业态的变化,让消费变成了一个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行为。再加上类似于小红书、值得买等导购引流APP的出现,导致了整个商业时代变成了一个种草时代,大量的产品甚至高价产品被种草,一方面是消费品的不断升级换代,甚至消费上瘾症的不断形成,另一方面则是消费能力的不足,就是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工资钱包不匹配所产生的矛盾。
那么,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呢?发达的消费金融给了一个暂时性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借钱消费,可以用花呗、用借呗、用白条、用信用卡,不少还有免息期,如果一次性还不上还有循环分期,还有最低还款额,这些“人性化”的解决方案,让年轻人仿佛进入了一个个消费陷阱,从而无法自拔。
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并不是因为有了这些消费金融产品才是产生了不正常的消费观,这是产品的极大丰富,电子商务的快速普及,物流体系的逐渐完善,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消费金融的逐渐成熟的共同结果,如果要归咎的话,哪一环都有问题,但是哪一环都没办法负全责。
其实,仔细研究现在的消费需求,我们所购买的大多数产品的功能都是严重过剩的,有多少人在手机还能够使用的时候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去入手最新的iPhone了,在自己家的吸尘器还好得很的时候就入手戴森了,在原装耳机还很好用的时候就种草beats了,这其实就是一种消费上瘾症,大家追求的不再是满足功能性的需求,而是心理的一种刺激感,购物和电子游戏一样已经成为了某种精神鸦片。
这个现象其实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新现象,当年美国的朋克时代,信用卡就已经造就过一个类似的时代,而现在只不过把线下的信用卡搬到了网上,再被移动互联网加速化了而已,所以罪不怪花呗,而是怪我们自己。
在这个时候,对于大多数中国年轻人来说,大家要做的不是疯狂地去填充自己永远无法填满的消费胃口,而是认认真真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之前买的东西还有多少在家中吃灰的?再回头看看自己嗷嗷待哺的钱包,认认真真考虑一下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用的东西吧!
欢迎光临 爱卡网 (https://7177.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