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这一番血淋淋的市场教育后,投资人的钱还是得寻觅一个去处。房市、股市、银行理财子公司……P2P爆雷潮之后,投资人的钱去了哪?
1. 大潮退去
“买房子,买黄金,以后别买理财产品了,这精力,心情给糟蹋坏了。”老王在一个P2P维权群内回复另一位投资人提出的问题:“你们现在买什么理财产品?”
但很快,这个话题便被涌上来的维权信息淹没了。在一个又一个新组建的微信维权群内,大家更关心如何把已经投出去的钱拿回来,天天如此。
为了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遭遇投资爆雷的投资人,试图通过注册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维权文章来扩大影响,但往往收效甚微。
没有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拿回本金,又或者还能不能拿回本金。
在一阵阵猛烈的爆雷潮中,投资人们眼下本金损失的疼痛,早已超过了当初高额利息带来的快感。
维权群里的老王运气不太好。之前从来没接触过P2P,直到今年三月,老王经朋友介绍放了点钱进去,想着玩玩,没想到四个月后,平台就爆雷了,3万多块钱被套牢。
雷潮里栽跟头的不只是老王这样的新手,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手也未能幸免。
在一家国企担任高管的王琴,从2015年下半年就开始投资了,可以说是P2P理财的“原住民”。
王琴投资的第一家平台是金融工场,鉴于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原则,她又相继投资了团贷网、爱钱进等平台。
2017年年初,王琴隐约感觉团贷网有些不对劲,便全资撤出,加仓金融工场,却没料到,避开了团贷网这颗大雷,又跌进了金融工场这个巨坑。2年时间而已,王琴32万本金血本无归。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在P2P的雷潮中沦陷,也有全身而退者,不但赚到了不错的收益,还在一旁看起了热闹。
“2018年6月爆雷潮期间,我在网上看各种贴,还发表一些言论,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林飞是在P2P浪潮中为数不多的幸运儿。P2P雷潮之前,他因家中有事提前撤资,侥幸逃过一劫。
“花果金融爆雷的时候,我在投资人群说这只是一个开始,群里的人就使劲骂我,我就骂他们。”还在泥淖中的投资人们听不得林飞的风凉话。
如今损失惨重才开始悔不当初,但当初这些人何尝不自诩是第一批踏浪人呢?
彼时,互联网金融的序幕刚被拉开,行业处于野蛮生长期。2015年P2P平台达到2595家,是2014年的1.6倍。出借人达500多万,借款人200多万,比上一年翻了几番,全年成交金额更是接近万亿。
也是这一年,宜人贷成功登陆纽交所,红岭创投“双11”当天日成交量突破29亿,更有平台交易量以400%~700%的趋势飞速增长 。
那个时候,行业总体的综合收益率一度能达到13.29%。
13.29%的投资收益率,好不诱人。风口之下,投资人们悉数进场,重仓P2P。
2. 全民入场
时间进入2016年,P2P增长迅猛,全年成交量超过2万亿。
这一年,1000多万名投资人涌入P2P,放贷给800万人用。
P2P这把火为什么在2016年烧得特别旺?
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方面股市已过牛市,进入熊市,投资人的钱无处可去;另一方面各大平台为抢夺市场,采取了一系列疯狂的加息行为。
高息就像一声号角,吸引了不少股民转场。
林飞就是一个典型,他之前花8年时间炒股亏了数十万,2016年年底,P2P风口一来他转头就扎进去了。
林飞把家里的积蓄分两块:除日常生活开支,其他资金分别投到爱钱进、人人贷、拍拍贷、微贷网。因为林飞投的是新手标,这些平台的年化收益率大多在10%左右。
那个时候,对于大名鼎鼎的陆金所、红岭创投这样的平台,林飞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利息太低。
对于投资的平台,林飞有自己的筛选标准,早在2015年他就关注了中国最早的P2P平台测评自媒体
“我知道哪些是头部平台。”林飞不完全相信行业官方网站的榜单,他认为榜单排名都是花钱买的。
投资过程中,林飞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再筛选一遍。“看这个团队是不是有专业的能力,创始人大股东是不是有造假的动机。”
“我很看好清华、北大的,不太像那种跑路的,但如果资本运作太厉害,或履历很跳,一看这个人过于活跃,像投机家风格的,我就不看好。”除此之外,林飞更看好哪些会“傍大腿”的平台,比如知名风投系、国资系等。
用这套方法论,林飞陆续投入上百万本金,因为赶上P2P红利期,赚到了丰厚的收益。
但接下来,对于10%的稳健收益,林飞觉得没意思了。“慢慢地越来越深入,越来越贪婪,确实没有管住自己,收益越来越高,没出事,心就变野了。”林飞认为自己可以承受一定的风险,于是他将投资重心放到了年化收益率10%以上的平台。
欢迎光临 爱卡网 (https://7177.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