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网

标题: 贷款调查三品(银行金融业里说的“三表三品” 是指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爱卡网小编    时间: 2020-6-25 21:48
标题: 贷款调查三品(银行金融业里说的“三表三品” 是指什么)
针对2017中央1号文件,金融业信贷工作应该如何有效结合开展?
2017年一号文件全文内容

一、优化产品结构,着力农业提质增效

1.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要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巩固主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促进园艺作物增值增效。饲料作物要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加快北方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形成以养带种、牧林农复合、草果菜结合的种植结构。继续开展粮改饲、粮改豆补贴试点。

2.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稳定生猪生产,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加快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全面振兴奶业,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引导扩大生鲜乳消费,严格执行复原乳标识制度,培育国产优质品牌。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养殖规模,推动水产养殖减量增效。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完善江河湖海限捕、禁捕时限和区域,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科学有序开发滩涂资源。支持集约化海水健康养殖,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强区域协同保护,合理控制近海捕捞。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建立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规范各类渔业用海活动,支持渔民减船转产。

3.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4.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科学合理划定稻谷、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功能区和保护区内地块全部建档立册、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抓紧研究制定功能区和保护区建设标准,完善激励机制和支持政策,层层落实建设管护主体责任。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建立评价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5.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强化品牌保护。引导企业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鼓励生产经营主体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抓紧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6.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耕种。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总结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扶持培育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供销、邮政、农机等系统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促进传统农资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鼓励地方探索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研究建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引导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7.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科学制定产业园规划,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鼓励地方统筹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鼓励农户和返乡下乡人员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分享收益。

8.创造良好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统筹利用国际市场,优化国内农产品供给结构,健全公平竞争的农产品进口市场环境。健全农产品贸易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法律法规,依法对进口农产品开展贸易救济调查。鼓励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大海外推介力度。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推动农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支持农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推进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工作。深入开展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实施专项打击行动。

二、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9.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建立健全化肥农药行业生产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严格行业准入管理。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推动规模化大型沼气健康发展。以县为单位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探索建立可持续运营管理机制。鼓励各地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力度,健全秸秆多元化利用补贴机制。继续开展地膜清洁生产试点示范。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

10.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快完善国家支持农业节水政策体系。加大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与建设力度,同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建设现代化灌区。大力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集中建成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稳步推进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严格限制生态脆弱地区抽取地下水灌溉人工草场。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技术产品标准体系。加快开发种类齐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产品,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全面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考核。实施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

11.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实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扩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范围。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支持力度。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合理设定补助标准。支持地方重点开展设施农业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扩大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加快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进度。上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期满后,将符合条件的退耕还生态林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12.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加快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启动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落到实处。继续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完善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补助政策。加快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与修复治理。加大野生动植物和珍稀种质资源保护力度,推进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治理,继续开展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

三、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13.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支持传统村落保护,维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风貌,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

14.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鼓励地方规范发展电商产业园,聚集品牌推广、物流集散、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质量安全等功能服务。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15.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大食品加工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加工设备。鼓励食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围绕“原字号”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积极推进传统主食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强新食品原料、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和应用。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加强现代生物和营养强化技术研究,挖掘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健全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备案制度。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16.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四、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17.加强农业科技研发。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新要求,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大实施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加快适宜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选育。加强中低产田改良、经济作物、草食畜牧业、海洋牧场、智慧农业、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科技研发。加快研发适宜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的农机装备,提升农机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支持地方开展特色优势产业技术研发。

18.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引入项目管理机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鼓励地方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深入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重点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节本降耗、循环利用技术模式。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发展智慧气象,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一批“星创天地”。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

19.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快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通过“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深入推进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完善符合农业科技创新规律的基础研究支持方式,建立差别化农业科技评价制度。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20.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科学制定园区规划,突出科技创新、研发应用、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功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支持园区产学研合作建立各类研发机构、测试检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交易机构等科研和服务平台。支持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结合区域实际,开展特色优势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和监测评价机制。

21.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提高农民工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五、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

22.持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保护优化粮食产能。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质量。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晒场、烘干、机具库棚、有机肥积造等配套设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信贷支持。允许通过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指标在省域内调剂,按规定或合同约定取得指标调剂收益。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抓紧修复水毁灾损农业设施和水利工程,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平原地区农村机井油改电。

23.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选择适宜模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力度支持农村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和改厕。开展城乡垃圾乱排乱放集中排查整治行动。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光伏发电,逐步扩大农村电力、燃气和清洁型煤供给。加快修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大力推进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建筑设计下乡,开展田园建筑示范。深入开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工作,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善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提高补助标准,集中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重点对象。开展农村地区枯井、河塘、饮用水、自建房、客运和校车等方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推进光纤到村建设,加快实现4G网络农村全覆盖。推进建制村直接通邮。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创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实施重点文化惠民项目,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在农村地区深入开展送地方戏活动。支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24.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加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完善农村低保对象认定办法,科学合理确定农村低保标准。扎实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做好农村低保兜底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和保障机制。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25.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确保2017年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深入推进重大扶贫工程,强化脱贫攻坚支撑保障体系,统筹安排使用扶贫资源,注重提高脱贫质量,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强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在所有贫困县开展涉农资金整合。严格执行脱贫攻坚考核监督和督查巡查等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做法,不搞层层加码,严禁弄虚作假,务求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26.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坚定推进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采取综合措施促进过腹转化、加工转化,多渠道拓展消费需求,加快消化玉米等库存。调整完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改进补贴方式。调整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科学确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国家储备规模,优化中央储备粮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策性职能作用,严格政策性粮食监督管理,严防跑冒滴漏,确保储存安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科学储粮。

27.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重点补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农民收入、绿色生态。深入推进农业“三项补贴”制度改革。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稳定产粮大县奖励政策,调整产粮大省奖励资金使用范围,盘活粮食风险基金。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粮棉油糖和饲草料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深入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健全林业补贴政策,扩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施范围。

28.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着力优化投入结构,创新使用方式,提升支农效能。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支持建立担保机制,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省级信贷担保机构向市县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尽快建立担保机构,实现实质性运营。拓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林水利、农垦等项目建设运营。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符合有关法律和规定的前提下,探索以市场化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农业农村建设。研究制定引导和规范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具体意见。对各级财政支持的各类小型项目,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作为建设管护主体,强化农民参与和全程监督。

29.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县域网点,适当下放县域分支机构业务审批权限。对涉农业务较多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差别化考核办法。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县域,加大服务“三农”力度,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严格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鼓励发展农业互助保险。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创新信贷投放方式。完善农业发展银行风险补偿机制和资本金补充制度,加大对粮食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的信贷支持力度。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对达标县域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加快完善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运作机制,研究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抓紧研究制定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方案。优化村镇银行设立模式,提高县市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深入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加快农村各类资源资产权属认定,推动部门确权信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共享。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鼓励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农产品收入保险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重组。在健全风险阻断机制前提下,完善财政与金融支农协作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扩大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发展保证保险贷款产品。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
上海的中小企业贷款银行的三品三表是什么意思
“三品”包括:一是小企业一把手的人品;二是产品——即使订单减少,但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仍能有所反映;三是抵押品——管理好抵押品,并且保证质量。

“三表”包括:电表、水表、报关单表。
银行的三品经验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哪些关联
很多的财务关心银行对财务状况察,其实并杂,银行的财察也不能脱离基本的财务指标体系,现将基本指标体系的银行关注标准列举,仅供参考。
一、财务结构:
1、净资产与年未贷款余额比率。必须大于100%。
2、资产负债率。必须小于70%,最好低于55%.二、偿债能力:
3、流动比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该指标在150%~200%较好。
4、速动比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该指标在100%左右较好,对中小适当放宽,也应大于80%.5、担保比例。应该把有损失的风险下降到最低点。一般讲,比例小于0.5为好。三、现金流量:
6、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应为正值,其销售收入现金回笼应在85~95%以上。
7、在经营活动中支付采购商品,劳务的现金支付率应在85~95%以上。四、经营能力:
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一般讲,如果主营业务收入每年增长率不小于8%,说明该的主业正处于成长期。如果该比率低于-5%,说明该产品将进入生命末期了。
9、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一般应大于六次。一般讲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越高,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越短,资金回笼的速度也就越快。
10、存贷周转速度,一般中小应大于五次。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五、经营效益:
11、营业利润率,该指标表示全年营业收入的盈利水平,反映的综合获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应大于8%,当然指标值越大,表明综合获利能力越强。
12、净资产收益率,目前对中小来讲应大于5%.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带来的回报越高,股东们收益水平也就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指标,只是一个综合的参考值,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在财务表现方面会有较大的区别,在此提醒大家,不可一概而论。
展开
什么是“三表”,“三单”,“两品”
“三品”主要是考核一个企业值不贷款,

三品:产品,押品,。
1品:首先企业的产品如何决定他的发展前景,利润获得能力和偿债能力。
2、押品:押品是银行里所说的“第二还款来源”,在第一还款来源也就是企业的经营利润、货币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不得已贷款到期只能启用押品拍卖,这时候押品就是偿还你贷款窟窿的重要来源。押品不但要足值有效,有排他性,还要容易变现。押品分动产和不动产,动产是应收账款股票债券存单保证金等,不动产就是房产土地了。目前银行偏爱土地房产,并不是他们容易变现其实,而是价值较高,不容易偷梁换柱,企业不会轻易放弃。尽职调查时除了认定押品价值,押品价值的50~80%(各行不同)要覆盖贷款本息,还要认定押品的归属,是否存在在先抵押,是否权属不清,是否有纠纷。
3、人品:看企业主的为人如何,有没有不良嗜好,给他贷款会不会拿去赌博,去澳门一掷千金,花完就跑路了。这个比较难了,其他两品可以靠你的专业能力,这个就只能靠接触靠打听,靠你看人的眼力了。

三表:电表,水表,纳税申报表
1、电表和水表:电表水表都是看企业的生产情况,比如每个月开几条生产线,按全负荷运转需要多少电力,水力。然后再核对电表水表(电费单水费单),看看企业运转情况如何。如果企业报表营业收入很高,但是电表和电费单并不能印证(从电费单上看,企业每天只开一条生产线),这就是明显的造假行为了。很多企业不能提供电费单水费单(有政府优惠政策等),这就只能看客户经理的现场核实能力了。
2、纳税申报表是每个企业都应该具备的,就是核对收入与税金之间有没有对应上。
银行金融业里说的“三表三品” 是指什么
“三表三品要是考核一个企业值不贷款,

三产品,押品,人品。
1、产品:首先企业的产品如何决定他的发展前景,利润获得能力和偿债能力。
2、押品:押品是银行里所说的“第二还款来源”,在第一还款来源也就是企业的经营利润、货币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不得已贷款到期只能启用押品拍卖,这时候押品就是偿还你贷款窟窿的重要来源。押品不但要足值有效,有排他性,还要容易变现。押品分动产和不动产,动产是应收账款股票债券存单保证金等,不动产就是房产土地了。目前银行偏爱土地房产,并不是他们容易变现其实,而是价值较高,不容易偷梁换柱,企业不会轻易放弃。尽职调查时除了认定押品价值,押品价值的50~80%(各行不同)要覆盖贷款本息,还要认定押品的归属,是否存在在先抵押,是否权属不清,是否有纠纷。
3、:看企业主的为人如何,有没有不良嗜好,给他贷款会不会拿去赌博,去澳门一掷千金,花完就跑路了。这个比较难了,其他两品可以靠你的专业能力,这个就只能靠接触靠打听,靠你看人的眼力了。

三表:电表,水表,纳税申报表
1、电表和水表:电表水表都是看企业的生产情况,比如每个月开几条生产线,按全负荷运转需要多少电力,水力。然后再核对电表水表(电费单水费单),看看企业运转情况如何。如果企业报表营业收入很高,但是电表和电费单并不能印证(从电费单上看,企业每天只开一条生产线),这就是明显的造假行为了。很多企业不能提供电费单水费单(有政府优惠政策等),这就只能看客户经理的现场核实能力了。
2、纳税申报表是每个企业都应该具备的,就是核对收入与税金之间有没有对应上。
贷款调查中个人三品
个人的教育水平、素质,是否诚信经营,对所从事行业是否有足够了解,等等都是贷款调查对个人需要了解的东西。
——(tEyi)贷 问答小组为您答疑解惑
瓜州县一特四化,三品两化是什么
1、机制形合力,产业化布局初步形成。随着市场的发展与移民数量的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县上及时成立了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全盘统筹指导发展“一特四化”农业,按照“一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创新产业组织设置模式,又分东、西、南三片成立了3个产业片区党委,并根据重点特色产业分类,配套成立了葡萄、蜜瓜、枸杞、番茄、酒花、“1245”畜牧业养殖等6个重点产业办公室,协调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乡镇村组、基地农户之间的关系,落实特色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配套服务措施;在移民乡村适时制作种植、养殖、绿化、劳务四个明白卡,由各包抓帮扶干部深入农户进行面对面的对接落实,帮助移民确定种植、养殖、劳务输转等生产计划,推动了扶贫帮扶等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每年“三春”生产关键农时季节,县上抽调涉农部门单位行政干部和科技人员近百人,集中近百天时间,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督促落实产业规模,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对乡镇村组特色产业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考评考核、总结验收。同时,坚持把特色产业、草食畜牧业、设施农业发展列入全县重点建设项目,以综合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推行县级领导包乡、县直部门包村、科级干部包组、一般干部包户的“四包增收”责任制,实行周汇报、月督查、半年观摩点评、年终总结考核的方式,切实形成了县上统揽产业发展全局、乡镇统领特色产业规模、村组农户统一认识的发展合力,有效加快了农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南岔、西湖、瓜州3个西片乡镇为主的蜜瓜、蔬菜、葡萄、大枣产业区;以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4个东片乡镇为主的加工型番茄、啤酒花、中药材产业区;以南片草场相对丰富的锁阳城镇、布隆吉乡以草食畜牧为主的畜牧产业区,新建的移民乡村已逐步培育起了枸杞、甘草、红花、畜牧养殖等产业,成为移民群众破解土地改良难题,加速扶贫开发的重要产业支撑,使他们看到了生产发展、脱贫致富的希望。

  2、科学规划调结构,高效特色规模不断扩大。

  针对瓜州各乡镇土质、气候、水系等区域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特色产业调整重点和产业主攻方向,完善推进措施,创新产业落实责任机制,集中科技、项目、财力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通过宣传发动、观摩交流、典型宣讲、引进试验、选择对比、示范带动、大面积推广等过程,逐步打破了“棉花一统天下”的种植结构,使农村各乡镇“拿得出、叫得响”的基础产业提升汇聚,区位优势特征显现,初步形成了“三红两绿一白”的特色布局(三红:枸杞、番茄、葡萄;两绿:蜜瓜、酒花;一白:肉羊)。2010年全县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3%,比2008年增长了2倍,已形成了8万亩蜜瓜、6万亩甘草、4万亩枸杞、3万亩蔬菜、2万亩红花、1万亩葡萄、1万亩加工型番茄生产基地和67万头(只)牛羊饲养规模。蜜瓜、枸杞产业由小到大、由弱渐强、由优变特,自2007年以来,每年都以成倍翻番的速度向前推进,蜜瓜由当初的1.21万亩,发展到2008年的2.4万亩,2009年的5.2万亩,至2010年的8.2万亩;枸杞由最初的几百亩发展到2008年的0.39万亩,2009年的1.78万亩,在三年时间内达到4万亩,面积、产量和收入都创下了生产之最。肉羊饲养量达到65.4万只,比2008年46.4万只增加19万只,增长40%。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低耗水、高效益原则,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围绕蜜瓜、枸杞、葡萄、日光温室等高效设施农业,积极推行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为主的节水灌溉工程,全县落实节水灌溉面积2.53万亩(其中膜下滴灌1.56万亩),示范推广垄膜沟灌9.2万亩,建成日光温室631.4亩,建成万元田0.08万亩,5000元田3.9万亩,2000元田39.9万亩,节水型栽培模式和灌溉制度逐步得到完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示范推广面积不断扩大。

  3、培育壮大建龙头,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坚持“外部市场为主,内部市场为辅”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策略,把稳步扩大规模作为经营产业的基础,把培育产业龙头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和扶持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不断完善县域市场体系建设,为本县农户批发零售和外地客商定点集中收购营造方便、快捷的销售服务环境,形成了对外以产地集散点批发销售为主,对内以县城消费零售为辅的特色农产品市场框架。全县已建成牛羊屠宰加工,番茄酱加工,酒花、枸杞烘干,蜜瓜包装等农产品加工购销企业达到12家,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1家,农产品交易市场8个,已具备5万吨番茄酱、1万锭棉纱、1万吨棉籽精炼油、4万吨棉仁蛋白加工生产能力,1200吨枸杞制干、5000吨蔬菜、瓜果储存保鲜和60万头只牛羊肉加工、储存能力,20万吨蜜瓜交易销售能力,300万套蜜瓜、葡萄等各类包装纸箱生产的能力,特色产业订单面积达16.9万亩,占特色产业总面积的62%,带动发展基地近40万亩,辐射农户近2万户。县财政投资100万元在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和河东乡建成标准化蜜瓜交易市场6个,为蜜瓜销往广州、上海、越南等地搭建了平台,同时为农民销售枸杞、甘草、孜然、红花等其它特色产品的提供了便捷的场地;引资建设的元通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已建成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交易大棚9座,恒温保鲜库4座,具备了蔬菜、瓜果储存保鲜能力5000吨;慧安农牧、龙兴畜牧牛羊屠宰、加工、储存能力已达到1400吨,年均向外销售牛羊肉达到1000吨以上;正兴源纸制品包装公司已累计生产蜜瓜、葡萄等各类包装纸箱290万套,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万元,有效弥补了瓜州及邻近县市瓜果运销品牌化包装这一空白,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农户生产与企业发展、农户销售与市场建设的利益关系更加密切,健全与不断完善的加工、经营、销售网络已成为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

  4、加快推进抓示范,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创新品牌、做精做强特色产业的思路,通过产业科技承包、综合建园和集中示范等方式,抓示范促推广,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培训、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引进示范和示范园区的建设力度,切实把各类示范园区建成了集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成果的展示园,成为提升产业优势、创新经营方式、引领农民增收的致富园。建成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3个(西湖乡向阳村市级蜜瓜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石岗墩市级枸杞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锁阳城镇市级牛羊育肥科技示范园区),县级特色产业示范点44个,引进新品种28个,开展试验示范技术16项,示范推广面积达到30万亩,农业核心技术应用率达到了90%以上,通过科技示范中提升了产业发展的水平。石岗墩综合示范园区,开展滴灌节水示范面积1000亩,枸杞栽植规模累计达到2750亩,平均亩产达到2000元,最高单产达到4000元。在推行“禾麟”棉仁蛋白、“瓜州”皮棉、“锁阳春”保健饮品等名特优农副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建成西湖乡、南岔镇、瓜州乡等无公害蜜瓜种植出口基地5个,哈密瓜、西甜瓜、牛羊肉、加工型番茄等12个特色产品先后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枸杞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注册了“梦城”牌无籽西瓜,“蜜可欣”、“汉使张骞”牌蜜瓜商标,“瓜州蜜瓜”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查,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特色产业逐步走上了优质、优价的发展之路。

  5、强化培训促推广,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明显提高。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组织县乡技术人员下村入组,采取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技宣传和技术培训,指导农户落实各项科技措施。在老乡镇开展以蔬菜、蜜瓜、葡萄、酒花、番茄和枸杞产业高效种植技术和草食畜牧养殖技术为主,移民乡镇以务工技能、破除土壤板结、盐碱地改良、特色种养殖技术及中药材种植技术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县年均培训农民5. 5万人(次)以上,输转劳动力1.8万人(次)以上,务工人员年均劳务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2010年,止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 260 场次,邀请省、市农业专家举办农业产业化、土地流转、土地改良等专题讲座6期,对全县100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了现代农业技术异地培训,对1000户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入户行动,培训乡村科技骨干0.35万人(次),培训农民5.35万人(次),印发各种科技宣讲资料5.2万余份,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水平,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牧业生产技能。

  6、政策激励重扶持,高效特色产业促农增收效果明显。为积极引导、扶持壮大特色农业发展,全县不仅通过对比算账、观摩考察、典型示范、重奖规模化经营户等形式,搅活干部群众思想,转变生产发展观念,而且从建立稳定的产业奖励扶持机制入手,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坚持“一特四化”方向发展“三品两化”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瓜州县农业扶持政策保障办法》、《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及办法,重点从政策、资金方面对特色产业发展给予扶持。自2008年起,县财政列支8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并确保每年增幅不低于地方财力增幅,集中财力扶持节水高效特色农业的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等工作的实施;2010年,县上又安排专项资金900万元,扶持特色农业发展,在保持对枸杞、葡萄、大枣、酒花等特色产业原补助标准不变的基础上,新增了一系列关于对特色产业、畜牧业、土地流转、新农村示范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动重点产业的落实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级产业示范区建设上,根据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对综合示范性强的示范区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补助,对千亩连片以上的示范区给予2-3万元的补助;在畜牧业发展上,对羊饲养量突破10万只或牛饲养量突破1万只的乡镇,一次性予以5万元的奖励;在高效设施种植上,日光温室每亩补助5000元,温室大棚每亩补助1000元。强劲的政策激励环境有效助推了特色产业的落实力度,带动了土地流转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农户发展连片规模种植的积极性高涨,吸引了新疆、宁夏等地客商大规模流转土地开展蜜瓜、枸杞种植、经营,使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产业“多、乱、杂”的问题迎刃而解,逐步形成了 “家家兴产业,户户搞经营”的可喜局面。继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增收方式“由粮到棉”转型升级以来,农业产业结构正在实现“由棉到特”的大调整、大转变,近三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含移民)年均增速达到12%以上,走出了(2000年至2006年)年均增速6%左右的低谷徘徊期,来自特色种植业的收入已占到纯收入的40%,来自畜牧养殖业收入占到20%,高效特色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强劲动力。

  二、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特四化”是市委、市政府立足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着眼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现代农业的典型反映,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由之路。坚持“一特四化”方向,大力发展“三品两化”(品种、品质、品牌,产业化、高效化)农业,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挖掘农业潜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是着力打造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实现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瓜州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是发展和壮大特色产业不懈追求的目标,回顾“一特四化”战略实施的几年,虽然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短期内实现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任重而道远。目前特色产业还处于培育的初级阶段,仍然存在产业规模相对偏小、龙头企业带动力较弱、专业合作组织运行不够规范、基层农技推广力量不足等问题,瓜州县将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扶贫参照县、养羊大县等有利条件,准确分析和把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形势,坚持“一特四化”战略目标不动摇,认真落实省市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蜜瓜、枸杞、番茄、甘草、大枣、葡萄、酒花、草食畜牧业等特色产业,依靠科技,集中力量,不断完善《瓜州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规划》、《养羊大县建设方案》、《土地流转实施意见》、《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方案》等符合瓜州农业特色的政策措施,把生产性增收、市场性增收、政策性增收等各种增收要素最大化地激发出来,到“十二五”末,全县特色产业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占到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蜜瓜、枸杞、甘草分别突破10万亩,牛羊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只以上,努力把具有瓜州特色的现代农业做大、做强,把瓜州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基地、中药材基地和养羊强县,使“中国蜜瓜之乡”品牌更响,全力推进“两抓整推、乘势跨越”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这些其实是我百度的,希望对你 有帮助。




欢迎光临 爱卡网 (https://7177.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