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网

标题: 基层银行线上信贷业务“雷区”的发现与排除 [打印本页]

作者: 爱卡网小编    时间: 2022-8-10 15:05
标题: 基层银行线上信贷业务“雷区”的发现与排除
存在问题
一是贷前调查弱化。线上信贷产品主要依赖银行大数据及征信系统对客户进行筛选,线上贷款客户信息真实性难以有效核实,实地调查、合同面签等要求落实不到位致使冒名、替名贷款禁而不绝。借款人准入信息来源过于依赖第三方平台,易影响业务连续性。如,近期爆发的大数据公司各类“爬虫”风险事件就是佐证。同时,员工道德风险不容忽视,若核心技术人员内外勾结,人为添加“白名单”客户或为关系客户量身定做,潜在风险隐患较大。
二是资金流向异化。线下贷款一般通过贷款合同、购销发票、实地走访等进行背景核实,但线上贷款主要靠收集电子单据,实地调查覆盖面极少。为满足客户“短、频、快”资金需求,线上贷款一般不设置实质性控制,客户经理也多为事后得知实际用途,若进行跨行支付,更无法掌握贷款资金流向。如,个人线上消费贷款具有金额小、笔数多,客户自主、自助操作的特点,容易出现客户将资金转入支付宝、买房、炒股等情况,增加了信贷资金违规挪用的风险。
三是风险控制简化。为防止人为干预,线上贷款产品风控模型多采取“黑匣子”方式,进行保密处理,权限集中在总行,分支行主要是营销和维护客户,无从研究具体防范措施和风险漏洞,只能依赖推送信息或通过电话问询进行判断,对线上业务“案控”工具尚处探索阶段,在防范内外部欺诈风险方面,也缺少有效的案件防控工具,易造成风控脱节、互相推诿。一旦发生风险,责任也难以认定。

(, 下载次数: 4)

四是授信规模过度化。由于征信信息具有滞后性,一旦企业通过多家银行申请贷款额度,再进行集中提款,贷款金额远远高于实际需求,或线下取得授信后不提款,先进行线上贷款申报和提款,造成突破客户原有授信限制,总额远超过其正常生产周转需求,易造成企业信用膨胀,助长盲目投资。
五是客户对象同化。线上贷款产品一般使用统一模型,客户准入标准趋于一致,尤其在批量获客时,易造成同一类型客户集聚,一旦行业经营环境恶化,易造成局部风险集中暴露,对资产质量造成威胁。
有关建议
一是要加强规范。督促各银行机构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线上贷款制度,严格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标准,重视法律合规风险,防范不法分子采取顶冒名、替名等手段骗贷。要合理控制业务增速、投向以及异地贷款占比,对于增量大、增速快的机构,适时组织其开展排查,完善必要的预警与风险处置机制。
二是要加强风控。银行机构应严格按照监管制度要求,认真梳理线上业务流程,增加切实可行的风控措施。要严格客户准入标准,强化贷后管理,合理设定逾欠率,一旦超过限值,应及时调整行业客户准入。督促总行从系统上严格管理,解决贷后管理悬空的问题。
三是要加强监管。各级监管部门要高度关注银行信贷结构变化趋势,特别是信贷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后对传统风险控制、信贷管理的冲击。要加强对线上贷款的监测、监管,尤其关注增速、利率、担保、用途等情况,以及可能诱发的声誉风险。要兼顾合规和风险监管,加强分析评价,并适时开展风险评估与检查。
(安徽银保监局许珊珊农业银行合肥分行吴敬徽商银行小企业部吴长春)
责编:李金津
   
    贷款
            信贷
            客户
            银行
            风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欢迎光临 爱卡网 (https://7177.cn/) Powered by Discuz! X3.4